一堂难忘的“上鹞灯”课

我的家乡常熟碧溪新区的“上鹞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是从元末清初的“牵高灯”演化而来。以前哪个村的灯牵得越多,越高、越红火,哪个地方当年就越是风调雨顺,百姓就越是健康平安。

今天下午,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大教室,几位上了年纪的传承人给我们讲解“上鹞灯”的知识,还要我们亲手做一个“上鹞灯”呢!我们首先开始涂图画,这张画又密又复杂,我看着手抖了起来,还好有同学的帮助,我们一起把颜色调好,涂上色彩。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下,一只美丽的彩鸟出现在我们眼前,它身上的羽毛五彩缤纷,美丽极了。接着我们把竹竿用细线连接在一起。看着老师把绳子上下绕着圈,一会儿就把竹竿固定住了,我觉得这一定很简单,可我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难住了,有时把绳子绕错了,有时竹竿不听使唤的乱动。心里开始动摇了,看着别的同学都在埋头苦干,我告诉自己:再试试,要坚持到底啊。于是就拆了重来,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把骨架做好了。最后我们一起把画好颜色的“彩鸟”粘在骨架上。这样一只漂亮的风筝就做成了。看着这美丽的彩鸟风筝,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这真是一堂难忘的“上鹞灯”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