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回乡偶书》800字

贺知章生于公元659年,卒于公元744年,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时,就已经和父亲离开了家乡越州永兴(现在浙江萧山),到长安(现陕西西安)去求学。背井离乡,父子两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不富裕,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甚至有时吃不上一顿饭,穿不起一件像样的衣服。但贺知章从不放弃,哪怕是挨饿受冻,缺衣少食,也坚持读书,正是靠着这份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不肯向权贵阿谀奉承的精神,终于在他三十七岁时考中了进士,但也只是在长安做秘书监等无足轻重的小官。

几十年过去了,八十三岁的贺知章在外面度过了七十多个寒暑,虽然家乡的口音始终没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贺知章两侧的头发全白了,再也不是当时出任时的年轻气盛,看到这一幕,贺知章思绪万千,随即辞去官位,快马加鞭,准备回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故乡。

杨柳依依,大雁南飞,贺知章骑在马背上,踏上了阔别七十多年的故土,他归心似箭,日行千里,恨不得马上回到故乡。一路上迎着小风,伴着鸟鸣,欣赏着路边的美景,终于回到了久别重逢的家乡。站在让他日夜魂牵梦绕的土地上,闻一闻空气都是那么新鲜,到处洋溢着芳香,满怀激动的心情,让他欣喜若狂。路边的野花随风舞动,小草也像欢迎贺知章似的朝他点头,不远处的那条羊肠小路,又使他想起当年与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在那儿打打闹闹的童年时光。

贺知章继续往里边走,一间间屋子还是像以前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群孩子也正在树荫下欢乐地玩耍。贺知章走过去,孩子们见他气度不凡,便笑着问:“老爷爷你是哪里人呀?是来办事还是迷路了呢?”贺知章慈祥地望着他们说:“我就是越州永兴人,是从京城回来的。”“莫非你就是贺知章,在京城当大官的那个?我爷爷经常提起你。”一个小孩儿说。贺知章一想:难道那位小孩口中的爷爷就是自己童年时的玩伴,便赶紧让孩子带领他去探望。

于是贺知章浮想联翩,慷慨万千,即兴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