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往事依依》,本课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讲读课文。本单元主体是“金色年华”,是继“亲近文学”之后的谈文学作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的一组文章,所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感情朗读课文,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仍是教学重点。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

2.过程与方法:朗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文章,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加之,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探究主旨、延伸拓展、大胆质疑;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

  在教学此文时,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作者的丰富情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采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效率。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的对话者之一。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兴趣:

1、在教学前,我补充了一些资料,以便拓展学生视野。

  2、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体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题。

   3、把有关名句融于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累。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赏析美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反复地阅读,用心地体悟,在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而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老师对文本的理解,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创造性的理解课文。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词语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四、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 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带进了文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山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天海。这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

没关系,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的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

2、作者简介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8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热爱生活、很有精神的老人。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10分钟完成小黑板出示的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

2.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3、找规律: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4、“依依往事”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5、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探究.练习一)

三、阅读赏析

1.大量的阅读,的确让作者受益匪浅。我们读这篇文章,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收益。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品一品,好在哪里?

(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3人左右即可)

(2)、a。全班齐读第四节。

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2.作者在文章中还化用了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原文如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希望课后能够背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田汉的《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

诗中的人如果是男的,他回来找什么?(故乡、姑娘)。

结局会怎样?(家园破败、姑娘嫁人或是死了))

4、学生个人朗读训练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5、探究本文主旨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

于漪老师,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如果就在现场,你猜她最想对在座的你们说点什么呢?

于漪赠言 :

(1)——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2)——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小结:青少年应该:

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的主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点。

四.延伸拓展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2.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

(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学生发言。

五、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六、作业

1. 把文中你欣赏的段句做成读书卡片,或者摘抄到“百味杂文”积累本上。

2. 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一些课外读物。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