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廉政用典名句

■原典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南宋﹞朱熹题白云岩书院对联

■释义

这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州时,为白云岩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该联对仗工整,文字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有着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上联说儒者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下联说儒者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寥寥数语,把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以及应具备的品质说得清楚明白,给人以深刻启迪。下联最后一个字“看”古音为kān,读平声。

其实,朱熹这副联语借用了唐宣宗李忱的七律《百丈山》的颔联。全诗为:“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李忱(847—859年在位),有“小太宗”之誉。这是他作为光王游历江西奉新县百丈山大雄峰时写的一首律诗。因为唐武宗所忌,李忱常晦迹外游,但吟出了“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诗句,显露出欲君临天下的雄心。几年后,他果真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朱熹将其颔联借用,巧妙地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化用为儒者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