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劝学用典名句

■原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释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句中的五个“之”字指的都是学习对象——各种知识。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地向别人询问,缜密地进行思考,明确地分辨是非,踏踏实实地去践行。

这段话把做学问分成紧密相连的五个环节,或者说是五个递进的阶段。“博学”强调学习首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是第二个阶段,“审”,意为详细、周密。即对知识要详细地探询,刨根问底,真正弄懂。之后,还须通过认真缜密的思考来消化,这就是“慎思”。“明辨”为第四阶段,对所学知识要加以分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否则,所谓“博学”就会良莠不齐,真伪不分。“笃行”为最后阶段,“笃”有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要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中庸》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循序渐进地治学,那么“虽愚必明,虽柔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