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立德用典名句

■原典

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zhān)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者偭而不思。……”

——﹝东汉﹞张衡《应间》

■释义

《应间》是东汉科学家张衡重返太史令任职时写的一篇议论文章,全文共两部分,即“间者”的诘难和作者的应答。文中的“间者”是提出劝诫与责难的人。

早在汉安帝时,张衡就担任太史令,后来他离开了这一职位。顺帝初,张衡又回来担任此职。这引起了一些“间者”的诘难和非议:尽管你能叫三轮自转,使木雕独飞(三轮、木雕系张衡的发明),却免不了耷拉着翅膀落回老巢,你何不也调理调理自身的“机关”,赶快往高枝上飞呀?面对世俗小人的讥议,张衡作《应间》予以回答:“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夥(huǒ):多。意思是,君子不担心地位不够尊崇,而担心自身道德不够完善;不以收入不够高为耻,而以学识不够渊博为耻。对于高官厚禄,张衡无所求,他说:“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xī)肩。”《应间》体现了张衡一生不求功名利禄,为科学献身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