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3-03 09:33:47 我要投稿!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破句:国破,指安史之乱起,长安沦陷。山河在:山河依旧。
草木深:人烟稀少,一到春天,更是杂草丛生。
感时二句:交义互见,指由于感时恨别,而对花溅泪,听鸟惊心。
烽火句:入春以来,三个月战火没有间断。
短:少。
浑:简直。
胜:承受。
簪:把头发聚总别在冠上的一种长针。
鉴赏导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在长安,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中即景生情,抒写了忧时伤乱的感慨。
鉴赏
我们仔细地咀嚼起首两句,它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山河草木的热爱。长安沦陷了,满眼山河依旧,而人事全非。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可因为战乱,荒城草木丛生,一片凄凉。一个“深”字点明了草木的茂密,也倾吐出自己的深情;一个“在”字,表明了物是人非之感,也肯定地说出对祖国的信念与自己的凛然正气。
三、四句承接着“国破”“城春”而来。长安沦陷了,美好的景物反而结成了深愁的种子。感念时世无常,悲恨离别,而对花溅泪,听鸟惊心。
五、六句诗人将意思更加深入了一层,既描写了国事,又写到了家愁。春来三个月,一直烽火相连;一封家信,真抵得万两黄金!这样的国难家愁,搅得人心都要碎了。
诗的最后,写出了自己因焦虑忧愁而未老先衰的形象:一头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连发簪都戴不上去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料峭的春风中,诗人登高望远,只觉得两鬓的丝发垂垂的,萧疏的,看到人事全非,诗人喃喃自语:“长安沦陷了……”
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最具有特征性,为杜甫所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这首诗就体现了这一风格。
鉴赏要点
[1]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3]风格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