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及赏析

观刈1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

妇姑荷箪食3,童稚携壶浆4。

相随饷5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6,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刈(yì):割。

2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3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4浆:略带酸味的饮料,也指酒。

5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6石(dàn):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dàn”。

农家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更加忙碌。昨夜 一场南风吹起,麦田里一片金黄。妇女们背着篮子,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相伴着到田里送饭,男人们正在南冈割麦。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太炙烤。已经筋疲力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趁着天长多干些活来养家。有一位穷苦的妇人,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她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她们相互间的谈话,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家里的收成全部缴了税,只好拾一些麦穗来充饥。听到这,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每年却有俸禄三百石,一年吃到头还 有余粮。想到这我暗自惭愧,长时间都不能忘记。

【同情之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被诗人的真情所打动。当时诗人任陕西周至县县尉,可以说在多么悲惨的年景下,诗人一样衣食无忧,照样享着荣华富贵。但是作为一个体察民情的官员,诗人始终没有忘记穷苦的百姓,诗人的心灵顿时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他不仅生动真切地描绘出割麦者与拾麦者辛勤劳碌、悲惨痛苦的生活情景,而且在字里行间浸透着对他们的深切同情。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还 对自己进行自思,把自己和最下层的农民对比,并感到羞愧,可见他对百姓同情之深,令人感动。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讽喻诗,他的诗共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他本人最重视的就是讽喻诗。白居易的讽喻诗与其创作目的和风格要求相适应,使用了大量典故和书面成语,在这首诗中体现了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和一般的叙事与抒情诗比较,更能震撼人心。讽喻诗的一个特色是,一首诗只集中写一件事,不涉及其他事。在这里,我们对讽喻诗有个大概了解,我们在写作中并不常用。

【启示】

《观刈麦》是白居易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了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在当时阶级对立的封建社会,诗人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不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疏远底层老百姓,体现了他对尊重别人,不因为别人的地位不如自己,而把别人看得低人一等,他甚至把老百姓和自己放在一个做比较,也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

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