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金龙禅寺》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8 10:28:53 我要投稿!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一九七〇·七·六
选自《魔歌》,中外文学月刊社1974年版
【赏析】
这首诗,运用的是意象变形与错位的表现手法。变形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美学手段,任何艺术的创造,都是程度不同的变形的创造,在诗歌中尤其是这样,在审美主体感情强烈的诗人的作品中更是如此。艺术的变形和错位,就是为了充分表现审美主体的审美感情与审美体验,对审美客体的外形乃至性质做异于自然形态的变化。《金龙禅寺》的开篇写道:“晚钟/是游客下山的小路。”这就是听觉意象与视觉意象巧妙地转位与变形,“晚钟”与“小路”本来是互不相干的事物,但晚钟声是宛转悠扬的,小路是曲折迂回的,而游客们又是在晩钟声中下山,所以在心理学的“遥远联想”的作用之下,“晚钟” 就在诗人的审美错觉中变形错位为“小路”了。如果写成“游客在晩钟声中沿着小路下山”,那种平庸的散文句式该是何等大煞风景!同样,“通向山下的白色石阶小路两旁长满了羊齿植物”,也是非诗的平板叙述的散文句,诗人由羊齿植物之“齿”而联想到人或动物之“嚼”,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接近联想”,因此,“羊齿植物/沿着白色的石阶/一路嚼了下去”就是以动写静、化美为媚的高明笔法了。“石阶”本来是灰色的,但诗人以“如果此处降雪”的假设句补足,在想象中就变幻为“白色的”,在暮色中更觉色彩鲜明。而“灰蝉”与“灯火”“点燃”组合在一起,也是一种艺术错位,因为“灯火”不可能由 “灰蝉”去点燃。然而,“灰蝉”之灰,强调了“晚”的暮色,而灰蝉的“惊起”又是极富动感的,这时已是山中灯火初燃的时分了,游客们下山后蓦然回首,忽见蝉的惊起与灯的亮起,在刹那间的幻觉与错觉中,就以为灯火是灰蝉点燃的了,套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名句,这也可以说是个“美丽的错误”。
清新幽远,疑幻疑真,省略和压缩了许多叙述与说明的环节,语言组合一反常态而促人顿悟,艺术的变形与错位尤见诗人审美感受与体验,《金龙禅寺》是一首别具禅趣与风格的诗。
(李元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