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垅:不要恐惧》赏析

巨雷是那个巨人底狂喜的狂笑

在你底生命的充溢中,孩子!你不是

也笑不可止,那么大声么?——

不要恐惧!

 

骤雨是那个巨人底感动和激情的堕泪

当你醒来的时候被我底手所慰抚,或者你自己用手慰

抚一个给你的香苹果,孩子!你不是

也晶莹含泪,而并非痛苦么?——

不要恐惧!

 

狂风是欢乐底不合步法的奔跑

闪电是喜悦底盘旋而舞的双臂,孩子!你不是

也为了去捉一朵柳絮,去追逐圆月,或者什么也不为而

由于肌肉和精神底单纯的需要而急奔和舞蹈么?——

不要恐惧!

 

不要恐惧

你是在我底可靠而平静的怀中,

我没有恐惧,我是经过风暴和沙漠来的

因为我没有恐惧;因为你要经过风暴和沙漠而去。

 

一九四六年于成都

选自《白色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赏析】

《不要恐惧》是一首痛定思痛的诗,一首集母爱与父爱于一身,既亲切、温暖而又深沉、严峻的诗,一首于繁复雄浑的形象中透露出哲理光辉的诗。

此诗写于1946年冬,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个难以忘怀的年头。当时抗战虽已胜利,国统区的形势却日趋险恶,他在四川工作,不断地把国民党的军情报送给地下党,“比起别的友人,他的行动更少自由,他的行为更需谨慎,稍一不慎,便有杀身之祸。”(罗洛《阿垅片论》)也就在这一年春天,他的妻子死了,留下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面对丧妻的悲痛,他坚强地生活着,挑起了哺养照料孩子的担子。《不要恐惧》就是诗人面对险恶的环境和个人的不幸所写的一首表明自己的坚定的生活信念的诗篇。

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慈母一边拍着孩子,一边哼着摇篮曲,哄着啼哭不止的孩子入睡。诗人理解这种至高至纯的母爱,他集父爱与母爱于一身,把失去母爱的孩子放入了自己“可靠而平静的怀中”。面对自然界的巨雷、骤雨、狂风、闪电,他要求它们不要干扰孩子入睡;同时,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恐惧”这一切。显然这比一味用手遮住孩子的耳朵和眼睛,让孩子躲入温暖的被窝中的母亲要高明得多。为此,诗人作出了富于诗意的概括和表述,他把“巨雷”、“骤雨”、“狂风”,“闪电”都比喻为巨人的所作所为并使之充满了生气和感情色彩,并且和活泼的孩子直接相对应,进而又对孩子的举动(从襁褓时期哭笑之类的简单举动到稍稍长大以后“捕捉柳絮”,“追逐圆月”的玩耍游戏)作了尽情的铺叙,字里行间充誉着做父亲的一片期待和赞许之情。在句式的安排上,诗人让含意深刻的反问句反复出现,并把“不要恐惧!”特意放在各节最后一行,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所有这一切的有机结合,使得前三节的艺术感染力大大增强。

诗的第四节,又在前面三节描写和抒发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开掘。这一节共四行,从感情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可说一行比一行深入,前两行“不要恐惧/你是在我底可靠而平静的怀中”,是大家都能理解也都在这样做的。第三行就有些不同一般,出人意料了,这一行的前后两部分存在着因果关系:正因为“我”经过考验,领教过“风暴”和“沙漠”的威力,所以“没有恐惧”。第四行更是出语突兀,发人深思:为什么“我没有恐惧”,因为你将来也必定要受到“风暴”和“沙漠”的考验,也必定会因此而更快地成熟起来。诗人展望孩子以后的人生旅程,不禁感慨万端;惧有何益?惧又何用?这也许就是诗人提出“不要恐惧”的主旨所在吧!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当然要讲究字句的琢磨和锻炼,不过对此不能作机械的划一的理解,须知精心琢磨而成的珠圆玉润之作固然很美,那些看似不加修葺、带有较多散文句式的诗篇,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具有特殊的美感。当你读着《不要恐惧》中那些突兀的句式和密度很大的诗行,不也能看到当时阴霾满天的时代投影吗?不也能够体会诗人蕴含于其中的郁结不平之气和悲愤难言之情吗?

(孙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