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

【第1篇】

四月,《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挟心灵的清风与我相逢,使我原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读刘墉的文字,感受到的是他诗意的文字,看到的是他笔下如画的风景,触摸到的是他一颗纤细的心灵,领悟到的是他对大千世界的感念。

当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的时候,没有谁能够将积累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以坚强的姿态长成各自的模样。然而,很多人的生命里,总有一个地方是魂牵梦绕。

当刘墉的《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占据书架上一片位置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延伸在眼神远方的故事。离家的游子,最想念家乡那些人情;漂泊的灵魂,总会想起家乡那苍翠的山林。平静的人,在陌生的城市游走时,偶尔会想起隐藏极深的记忆……

或许,这就是一条时光流转的小巷。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是刘墉的一本精品散文集,分为梦里不知身是客、品尝一种回忆、跑回故乡的小巷、真正的宁静四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者以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抒发了一种真挚之情,所流露的鲜活与纯真,作为缓缓地流淌在生命里的情感之流,把美质传给了读者,也滋润着读者的心灵。

回头看看过去的年月,仍有值得留恋的人和事。照片上单纯的笑容,手和手相握的距离,无一不是曾经在一起的见证。抽屉里堆满了那年写下的诗,日记里满满的涂抹的片段句子,发黄的书签依然插在后面的位置,这些都是藏在某一处柔软的地方。于有雨的夜里隐隐作痛,等黑夜过去,则成为一小块硬硬的石子留在了灵魂里。

散文的资源在哪里?在历史中?在书本上?还是在时尚的话语里?刘墉的《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给我的感受,散文的资源不是在那些地方,而在 夜 放的昙花、飘洒的雪片、晨雾与晚山等自然界,也是在作者心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都离不开故乡的滋养。刘墉向我们展示了故乡的意义:故乡,也许是贫瘠甚至脏乱的,但它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少年和青年,它也成就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故乡,比起任何风雅之所,富贵之邦都会更为丰富蕴藉,因为故乡比它们,总会多出一些东西:你的血脉,你的血泪,还有你的血汗。

散文是什么?我总认为散文是性灵的闪光,是人对自身生命的凝视,是人对自然生存状态的认知与思考。散文作为一种灵魂内在的声音,是人生经历磨砺后的醒悟,是生命自我救赎后的超越,惟其如此,它才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滋养精神,浸润心田,抚慰灵魂,提升人格。

刘墉在人生的道路也遭遇了不少的坎坷和挫折,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在他少年的时候,他对生命的无常,世态的炎凉就有了深切的体验,也开始了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寻的漫漫长路。

刘墉找到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奋斗。文集中那篇《此生无悔》从中可以看出完全是因为两位艺术家“把行李打开,走向舞台,不管一切掌声与嘘声,忘情地演出,然后走下舞台,同到旅馆,收拾行李,走向人生的下一站”、“那认定方向,绝不退疑,勇往直前的生命态度”引起了他的共鸣

刘墉的散文无论叙事、抒怀、议论、忆旧、写景,都有一个特点,即是一个“真”字——真心、真情、真实、真诚,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听凭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流到笔尖,自自然然,洒洒落落,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和真挚的情感,既贴近现实生活,又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如在《父亲的画面》一文中,作者通过父亲几个画面的描写,尤其是父亲宁可自己让蚊子叮他的画面,“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语言朴实,感人至深,让人同他一起去感受《有爸爸多好》!去体味人世间那份至纯至真的美好情怀!

人生无常,能常驻心灵的,正是这些真情瞬间。刘墉将这些瞬间一一拾起擦拭,让人看到了他的情感,他的生命,同时也让我们反观自身,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刘墉的散文朴实中见灵秀,凝重中见疏放,无玩世气、媚俗气,迥异于当今某些花花公子气十足的时髦散文。朴实的文风,朴实的感情,朴实的语言……但是所有的这一切之外,我们自然能发现他的缠绵,他的深情,他的机智,他的聪颖。他朴实的语言后隐藏着的是他一种大气和不着痕迹的高雅。

【第2篇】

这是刘墉的一部散文,所谓散文者就是诗歌走进了生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反应了这位作家生活的闲雅。或许古代的人是对的,那么学生的学习中,诗歌散文甚至艺术都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文字缺少了艺术,就像人没了灵魂,有点呆,艺术没了文字,就像花团锦簇,少了筋骨,总是那么少一点什么来应和,尤其是,喜欢绘画,一定要书法好,否则糟蹋了一幅好丹青。

好在刘墉是绘画和文字并驾齐驱,其实,相对于别人,这位作家还是应该绘画在先的,慢慢地开始写散文,那至少也是人到中年时候的事情了,看来,散文是中年的节拍,不再是诗歌的境界了,有点闲雅,有点自在,用刘墉的话说,在于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吧。

刘墉的文风很柔和,浅浅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你潸然泪下,不是泥石流一样的流泪,而是一种心动。触动了你的心弦,绽放了无限光明。讲述自己的故事,当然,都是真人真事,而且绝对不是虚构的那种。比如,他说他结了两次婚,别误会,人家又补充一句,和同一个人。他在讲他的故事,话说讲故事有很多种,一种是用诗歌讲,懂得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无从说起;还有用小说讲,讲来讲去,讲的天昏地暗,谁也不知道哪里是真哪里是假,搞不懂怎么回事了,但是可以知道个大概,就是可能大概意思别人可以推测,如云如雾,看不清也说不准,这种比较多,毕竟写诗歌还是有一定局限的,不能展开叙事的网来网住想网的东西。还有一种就是散文了,散文就不一样了,那就有了一种坐实的感觉,真人真事了,而且绝对不是虚构的问题了,假如当事人还活着,更是复杂,所以很多人只能避重就轻,或者换个角度讲了,比如孙犁先生。还有讲故事的,故事的层面是故事,在生命的最后终结点上一封遗嘱彻底推翻了所有故事的真实性,那就是张大千先生等等。

每个人讲故事的角度不同,但百川归海,都是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了文学相伴,可能世界上会少了很多神经病,也节约了不少医药费。针对相同的问题,刘墉直接是写了,而且很干脆,活着的,过去的,甚至未来的,都可以看了,这就是一种豁达了,何况他本人按照常理应该是幸福的,至少很多人会这么认为,比如很年轻就恋爱了,而且大四没毕业就结婚了,这种比较纯粹的情感还是很好的感情基础吧,但这种内心活动,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散文中,包括他的母亲,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朋友,他的师长,他的一双儿女,这或许就是他的全部情感寄托吧。

写他的父亲,总是一种回忆,一种漫谈,在回忆自己的女儿洗澡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父亲,自己也如父亲般释然了,名字叫父亲的浴缸,自己躺在浴缸里,想着“真像是躺在沙石的海床上,有孩子的嬉笑声传来、有咸咸的海风吹来……我眯起眼睛,想到四十年前,眯着眼,躺在浴缸里的父亲。”父亲的画面是他“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身,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了一片水花,仿佛银粟般飞射”;父亲的故事是“那幽幽的鱼钅今,是催眠的歌声。”吃的馓子也就这样“纷纷落在油纸上,滴滴答答的声音好一会儿都不止,原来是母亲那像断线珠子般扑簌簌的泪水。”

这半生,梦里不知身是客,说了很多遗憾,“相信这世上,许多应该伟大,而具有创作才华的人,都在对自己家庭尽责时被磨蚀了。而在他们的心底,将有多大的矛盾与挣扎,这岂是他们的家人都能了解的?”也说了很多半醒半睡之间的困惑;“是不是每个人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些人物,伴随着欢欣与凄楚。平时把它锁起来,自己不敢碰,更不愿外人知。直到某些心灵澄清的日子,或回光返照的时刻,世俗心弱了,再也锁不住了,终于人物浮现。”也说了很多人心中的箫声依旧,还有那些老故事,或许代代如此,岁岁如此吧。走过人事沧桑,就是一些温情的生活了,父亲,孩子,妻子,还有一些四季的变更,那些谈恋爱般的雪花,那些凌冰冰的霜,等等,总是个人感悟,总是深入浅出,也这般哲理着,换位思考着,你是谁,谁又是你?

他的第一次婚礼,写的非常喜庆,那个叫欢天喜地,二个人找一帮同学证婚把婚结了。后来小女儿长大了,却时常盯着女儿看,心想,你将来可别跟你妈看齐。还专门另外写了两段,每段落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我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我很少表示意见。另一个段落是:我的女儿带小学男同学回家,我都心跳加速。

还有一段是,我的岳父跟我们同住,成了真正的一家人。每次岳父绕过沙发。我都心一惊,想起当年那一幕。等等,这些都在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里,在来来往往的生活中。父亲给的枕头里有潮汐,有春华秋实,有说不完的温馨,小绿豆也好,蚕沙也罢,都这般可喜可乐,有穿过林间的清风,也有松涛阵阵;等到了夫人的枕头,就是“不用!你不在,你的枕头就是我的枕头;你回来,你的肩膀就是我的枕头……”好像离婉约远了点,但说出了本质。

用这首歌结束吧,祝福爹地的小女儿们:

爸爸的小女儿(Daddy’s Little Girl)

你是我的彩虹

我的金杯

你是爸爸的小小可爱的女儿。

拥有你、搂着你

我无比珍贵的宝石

你是我圣诞树上的星星

你是复活节可爱的小白兔

你是蜜糖、你是香精

你是一切的美好

而且,最重要的:

你是爹地永远的小小女儿……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