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经典《李清照词集》

  她,词国清流,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书香门第,深厚文化底蕴熏陶,“自少年便有诗名”的她已在少女时代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学天赋。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介女流,她并没有被规矩所束缚,而是如同我们一样快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行鸥鹭。 

  ——《如梦令》 

  细细品味后,我不由感叹:原来李清照闺中也是如此贪玩,醉后竟误入藕花深处,不知有没有如史湘云一样被人给找到呢?此词寥寥几笔,活脱脱的勾画了她的一种女儿情怀:娇憨又调皮、任性又天真。最值得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游玩到黄昏,且还醉意朦胧,连回家路都分不清,可她迷路后还不惊慌,反倒是发现了一番鸥鹭惊起的画面。要是我的话恐怕早就要哭了,哪里能如李清照般大胆真率? 

  桃李年华的李清照 

  值得一提的那便是李清照的婚姻生活了,她似乎受了上天眷顾有了自己的满意而美满的婚姻: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娇艳的鲜花,实在是令人爱不释手啊!可易安却想着,她郎君见她,是悦花还是爱人呢?不要说她想多了,如此痴心,人人皆有!何以见得?难不成我们不爱自己父母?若是父母的喜怒哀乐,我们子女可不也得如此想? 

  半老徐娘的李清照 

  婚后的她因郎君赵明诚常常外出,留得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独守空房,她的孤独和寂寞也悄然落笔: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以想见,李清照因惦念赵明诚,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李清照心头的。我只得心下一沉:此词莫过于真,真的情,真的感,真的叹,真的悲。 

  孤苦伶仃的李清照 

  49岁的赵明诚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给46岁的李清照留下15车古籍文物和半部没有完成的《金石录》。之后李清照孤独一身,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她的悲苦心情很自然地表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的生命之树就这样在寂寞和孤独中逐渐枯萎了。她的词集记下了她的一生,她感叹白居命运,而她自己何尝不是一朵白菊呢?清风明月,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