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叹

有一段旅途,它出自万里恐怖中的生命重压,它凝结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它带给我们人性与生命的思考……蜿蜒在脚下的,是漫天飞扬的尘土,和着在流年间消失却依然耀眼夺目的古国文明,汇成千年长河里重重一叹…… 

“为了能够大声,便要不顾死活地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废墟。” 

我想不光是我,任何人看到这一句话时,都会被震撼。走遍全世界?那是需要怎样勇气,怎样的恒心?对中华文化怎样的热爱之情?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这本书! 

于是,怀着崇敬的、膜拜的、探究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了它…… 

记希腊 

似乎能闻到咸咸的海风。在爱琴海边,是将其文明奉献给全人类的国家——希腊。希腊文明的早期摇篮,孕育在迈锡尼。但提及迈锡尼,这处文明遗址远比其他来的单调干涩。原因在于让其留名的是位诗人——荷马。它用事实告诉我们,历史的最终所有者,多半是手无寸铁的艺术家。 

接着让我诧异的是希腊人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四字:闲散第一。这种生活方式,悠闲,摆脱了历史的重压,却也包含诸多弊病,其造成精神上的贫血和失重,结果被现代文明遗落,这是我们看到的。 

相比永恒的人类坐标——奥林匹亚,中华文明过于注重人际关系,而忽视了健康。缺少个体健全的标志,也缺少这方面的赛场。 

便不一一罗列希腊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了,若是详细描述,不如读一读《千年一叹》。 

记埃及 

开罗的现实生态让人失望,好在几日后,这种失望便被雄伟壮观的金字塔所带来的震撼一扫而光。不由得怀念秦始皇,“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都不敢想象的。让人愉悦的是哈特谢普索特女王祀殿、帝王谷还有太阳神庙,不得不承认,经过岁月的洗礼,那些遗留的古迹丝毫没被冲淡色彩…… 

记巴以 

若说前两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古迹,那么这一章绝对是压抑。 

流浪的犹太人的哀歌、集中三大宗教精神终端的耶路撒冷、拉宾广场上的黑色祭坛、留下被纳粹杀害的一百五十万名犹太儿童笑容的浮雕……铺天盖地的压抑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能够体会那些呼唤和平的声音,“在充满战争狂热的土地上,真正的英雄并不坐在坦克里,也不捧着炸药躲在街角,而是那些冒死呼唤和平的人。” 

…… 

一路走来,不禁感叹。看过那些盛极一时却终不过凋零的文明,不禁庆幸华夏文明没有被风沙掩埋。也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精神和平衡原则,使得其经久不衰。 

于是,这一丝小小的体会,也融入了千年间的一叹……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