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当一只蓝色风筝缓缓划过天际,一位少年随着风筝的脚步逆风奔跑,在小巷的尽头,他突然回眸;双手贴在嘴边,朝着另一位少年大声许下一个永恒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 ——题记

假期在家帮妈妈整理书柜时,无意间被一本封面如火焰般炫彩的书吸引了。翻看时以为是花哨没营养的快餐小说。当读到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睛之光,献给阿富汗的孩子。便被作者胡赛尼的文笔震撼了。

提起阿富汗,映入脑海的是战火纷飞,反恐战争不断的国家,那里的儿童是没有童年的。而《追风筝的人》用一种温情如画卷般向读者展现出不一样的阿富汗。即使平凡普通的人也有爱可追,在追梦的路上有的人完成自我成长,有的人完成自我救赎。

小说中阿富汗少年哈桑是仆人家的孩子,他天性善良,重情重义。一直卑微毫无保留为阿米尔付出。而小主人阿米尔却怯懦,自私、毫无担当。他这样的性格改变了哈桑一生悲惨的命运。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风筝,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在哈桑追的风筝里全部是对阿米尔忠诚和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爱。而这份无私的爱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戛然而止,因为阿富汗有个习俗在冬日里举行一场风筝比赛。哈桑为了让阿米尔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他必须追回被阿米尔割断的最后一只风筝。当哈桑兴奋喜悦地拿着蓝色风筝返回时,被守在小巷的富家恶徒阿塞夫一伙围着逼迫交出风筝,并对哈桑施暴,折磨。阿米尔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不敢为哈桑挺身而出。

事后,阿米尔每天都无法面对哈桑,为了掩饰自己的愧疚和懦弱。他向父亲撒谎,诬陷哈桑是小偷,偷了他的手表,让父亲赶他们走。哈桑明白自己再继续留下对阿米尔精神上是一种折磨,他不想看到阿米尔痛苦。于是哈桑毫无怨言地承认了,并默然地离开了。

读到这里,我内心强烈为哈桑感到不值和委屈。生活中,或许有很多像阿米尔性格的人。他不敢承认自己的过错和软弱,认为自己犯些不值一提的小错误,撒些无关紧要的小谎言,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伤害。殊不知,当你撒一个谎时,就要用一百个谎来圆。刘备在《三国志·蜀志传》中说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来警戒子孙后代。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父母也教诲我们做人要用善良做底色,用感恩的心去做事;用真诚待人的态度谱写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小说另外一个情节很深刻,小时候阿米尔的爸爸对他评价说: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正是爸爸对他的负面评价和偏见,才让阿米尔从小就胆小,懦弱,自私,在他内心追的风筝里缺少了正义,勇敢和善良的精神。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父母对自己的语言暴力,而最具杀伤力的一句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和出色,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父母经常用这样打击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就是笨小孩。从而产生自卑感,便失去了追求学习进步的动力。甚至用青春期的叛逆抵制父母的一切苦心和说教。而父母如果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信心和勇气,孩子有了父母的精神支柱,他内心追的风筝里多了自信,勇敢和担当。

小说结尾说,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当20年后,阿米尔接到父亲朋友阿辛汗的电话,告诉他一个惊天秘密,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时,阿米尔带着救赎的心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回到故土,阿米尔得知哈桑在一次维护自己破旧的小家园被暴徒已打死,哈桑有个儿子也落入暴徒阿塞夫手中,阿米尔选择了勇敢出击拯救哈桑的儿子,一场救赎开始了,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爱是一场辜负,更是一场轮回,此时,阿米尔飞奔在草地上,回头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喊出了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的大大的微笑。

我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