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毛泽东传》终于在前天看完了,历时三个月!

看罗斯.特里尔写的这本书的时候,对毛泽东,我们心目中“神”一般的领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我觉得毛泽东首先是思想家,无论是他早期的反传统建立新民主的思想,后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活运用”,一直到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其次他是军事战略家,“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进攻与撤退间的迂回战术”,“运动战”,等等,就连我这个对战争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小女子,也知道了这些战术,呵呵!

然后他是一个“蹩脚”的诗人,哈哈!这是我自己的感觉,其实我对诗词没有研究的,对毛的也没有研究。

我还觉的他特别的聪明,其实不能简单的这样说,应该是睿智吧。

我还觉得他有“痞子”气,表现在他的语言上,经常说一些“不文明”话作比喻,但是又特别的恰到好处。

读完这本书后,对于毛泽东,我是又敬佩又遗憾,佩服的方面就不用多说,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他统一全中国就是最伟大的事业了。

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没有成功”。其实我觉得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所有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提高,希望每个人都有“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是事与愿违,而且同时也被别人钻了空子,谁知道当时他耳边都是吹得什么风呢?(我觉得只有通过物质刺激才能提高这种觉悟,可是好像毛认为一旦掺杂了物质这一右倾的事物,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又要被打倒!唉,所以文化大革命肯定不可能成功的了。)我是事后诸葛亮,我们都是。

想到的东西很多,可是只写了这些。

我最喜欢毛泽东的地方是:他诙谐的比喻,就是喜欢他说的那些“不文明”的话,哈哈,总是恰到好处,还总是把外国人搞得莫名其妙,真是妙哉!妙哉!

【第2篇】

喜欢阅读,总以为自己经历平凡,人生阅历简单。因而只能多点阅读,用间接的感受弥补亲身体验的不足。每当在书城显眼的地方看到《毛泽东传》时总忍不住会多看两眼,但也仅此而已,因为那么厚厚的一本,确有让人望而生怕的感觉:什么时候才读得完!但这次则把它权当一项任务,买了回来,也算给自己下了一个硬任务,看你还跑得了!

这部传记是美国人特里尔写的,他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毛泽东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2007年的十一月,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琐碎忙碌的日子,忙里偷闲,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第3篇】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起伏。他从小便时一个叛逆的孩子,不喜欢读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学知识。青年时更加凸显出来,认为中国应该重点关注农民,后来还参加过长征,最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代优秀领导。他从小酷爱读类似于《水浒传》这样反叛的书,这对他往后的理想打下了基础。毛泽东是湖南韶山人,正如所有湖南人一样,有着憨厚朴实的一面,也有阴险狡诈的一面。

毛泽东爱读书,什么杂志都爱不释手,为了读书,他从每天繁忙的农活中忙里偷闲,如海绵一般挤出水来,从中读书。晚上睡觉了,都躲在被窝里点燃豆大的灯火,借着一丝丝光亮看书。他从这些书中获取了不少知识,后来才利用这些知识成为了文学家、军事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幼就常常和爸爸顶嘴,和爸爸反着来。家里他还与母亲、长工组成了一个反抗团队,专门来对抗父亲。毛泽东小时候的事迹很多,但是,我最钦佩的还是他少年时,那种看书的精神。

现在的同学们都不怎么喜欢看书,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下课奔跑与打游戏的身上。在那个时代,也在现在,都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一般会如此刻苦,深夜中还不忘看书。可见,读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虽说他中缀学,英语方面也有不少缺陷,但书对一个少年来说,真的是收获颇多。因为刻苦读书,毛泽东后来成为大学他仍然成绩优异。这不是天分,而是他后天的勤奋努力,才有所丰收的回报。而且,从毛泽东身上,我们也会发现读书不能只看一个方面。毛泽东看政治的书,看军事、文学、数学、武侠小说和科学地理,这些杂七杂八的书,都让他在每个领域中都颇有学识,见识不少,知识面非常丰富。我们也要向毛泽东一样,刻苦读书,才能和《沁园春.雪》中的一句诗一样:“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今朝祖国的风流人物!

【第4篇】

读了《毛泽东传》这部书,对毛泽东有了深的 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