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读后感700字

读朱自清《匆匆》,惜青春年华

2020年的秋,我成为了一名高中生,不知不觉我已度过了十五个春秋。

五岁时,总想赶紧长高像邻居姐姐那样可以自己骑车上学。没想光阴似箭,当我在寒冬的晨雾里骑车上学,反倒惦念起幼时母亲牵手接我上下学的温暖。

我一直觉得人生还早呢,我还小呢,却惊觉身高已经高出了母亲。进入青春期,总觉得情绪哪里出了问题怪怪的,不可捕捉也无可描述。直到今年暑期的一天,独自在家读朱自清的散文,尤其是看到他的一篇短文《匆匆》,细细品读,简短真实而忧郁,又有先岁月之忧而忧的气概,唤醒了我对时光概念的认知。

你看他写的多生动和细腻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是啊,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开。我儿时那些一会恼一会又和好小伙伴的纯真、那一盒橡皮泥便能让我安静度过一天的时光;一旦不想上学闹脾气了,外婆拿一块小小的蛋糕就能哄我去上学的欢喜,这一切简单的快乐怎么就一去不返了呢?又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呢。

时光荏苒,在无数个不经意的瞬间,我在悄悄的成长。

甚至如《匆匆》描述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些生活中细微之处,更令我切身感受光阴是如何悄然而逝的:它在我来回上学的路上,在那一道道被解析的数学题中,在额前剪短又生长的齐刘海、在母亲每日把做好的菜肴端上桌,最后变成空盘子拿去厨房清洗……还有在我每年生日当蜡烛点燃又吹熄的许愿瞬间,都在这日复一日重复的琐碎里,还有年复一年的期盼中。

日子就在琐碎和期待中滑过去了。

朱自清说那时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只能徘徊着,那么他写这篇文章时年龄应在二十出头。那对我而言,这十五年,正是五千多个日夜,对此我更多的感触是怀念和期待,怀念曾经的简单和纯粹,期待未来那些未实现的心愿。

如果说三十而立,那我现在起码该是心立三十岁的一半了。我很惭愧,因我看不到自己心立在哪里,纵然当下我是在读书的岁月,但这不能成为“心不立”的借口,我仍毫无顾虑的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起码不曾为这些去反思由来和感恩……

以至此文有最让我觉深刻与共鸣的地方:“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他这样的反省自问从表面看似自嘲和无奈,可他青年时便对生命的深思,所触文字有些令我醍醐灌顶:活在这个世间就该珍惜光阴,每走一步都要都坚实的印迹,做为一名高中生得学好当下该学的,做好当下该做的,起码得让高中三年生涯变得积极而有意义,这样才不至于在二十岁、三十岁再回首时,发现自己既无所长也无所专,然后再去叹息自问:为何要白白走这一遭呢?

《匆匆》一文,它仿佛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内心,让我一些无处安放的情绪有了出口,令当下的青春岁月不再懵懂与茫然。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