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我见8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我终于将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看完时,我早已深深地陶醉在了罗贯中为我们塑造的三国世界中。

看完之余,掩卷沉思,书中的场景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书中的人物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场景更是描绘的栩栩如生,使我像是亲临其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三国时代的尔虞我诈和风起云涌。

细细数来,书中竟塑造了近两百个人物,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一代枭雄刘备,奸雄曹操,果断制衡的孙权,儒生雄才陆逊,扶不起的阿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有孝顺母亲的徐庶,狼顾之相的野心家司马懿,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单骑救主的赵子龙……当你手捧《三国演义》时你会发现,一个个人物就像真的一样有血有肉;这些人物交织在一起已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从而构成了三国这个尔虞我诈却又不失温情、硝烟四起却又不乏太平的战乱世界。

我们先说说刘备这个人吧。刘备是一代枭雄绝对没错。我觉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哭:爱哭、会哭、敢哭、能哭。都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没错。他不是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也不是身嘶力竭的光打雷而不下雨,他的哭,可是惊天地泣鬼神:泪中有水,水中含泪。哭得诸葛亮出了茅庐,哭得鲁子敬他老人家也跟着老泪纵横,哭得赵云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哭得手下诸将都傻里傻气的为他卖命……我想他痛哭流涕之时,内心一定在暗自窃喜吧!我看这点与他的厚脸皮祖先——刘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但先撇开刘皇叔的“撒娇”不说,就三顾茅庐来说,他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但要不是徐庶为卧龙做广告: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他刘备又怎么晓得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姓诸葛名亮呢?但话又说回来,若不是刘备真心待人,徐庶又怎么会将孔明荐与刘备呢?在刘备身上,还有一个闪光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那就是重义气。刘备曾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能续?”虽说刘备这话也不乏拉拢人心之意,但他以他的行动证明:他刘皇叔是重义气之人。我们待朋友是不是也要向刘备学习呢?

相比之下,奸雄曹操拉拢人心的功夫也不差。有一次,曹操跟众臣骑马路过一片麦田,曹操就自装仁德的说所有人不得践踏麦田,否则斩首示众。可惜曹阿瞒不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结果谁都没践踏,唯独是他自己的马被一只恶作剧的鸟气的冲上了麦田。你说可笑不可笑?这下曹阿瞒没了辙——不过,他“真戏假做”的将剑横在了脖子上,说:“我违反了军令,当斩首以示众。”各谋士顿时慌了神,急忙上前,有说军不可一日无主的,有说法不加于尊的,这下阿瞒正好下了台:“既然如此,便割发以代首吧。”顿时三军骇然。这一举动使得将士们都严按军令办事,不敢违反军令了。还有误杀吕伯奢一家的事,引得一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虽然阿瞒这一行动实在残忍,但试想:若姓曹的没有斩尽杀绝,那他还能在这个乱世混吗?他就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再说说孙权吧。年轻的他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坐领江东,有着宽广的度量和出色的决断力,使用巧妙的内政手段平定了江东,还在赤壁之战前果断的选择孙刘联盟一起对付姓曹的。而这是以一国命运为赌注的,所以孙权是有着先见之明的。曹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孙仲谋做事的坚决果断吗?

三国中第一大军师当属诸葛亮了。自从被刘皇叔“逼”出茅庐后,他便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先后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烧赤壁,气周瑜,算华容,布八阵,服蛮王,骂王朗,破羌兵,摆空城,辱仲达,造牛马,留遗计,曾六出祁山以拒魏军,七纵孟获以服齐心;他是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天才战略家,难怪鲁迅先生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但最后由于军粮供给不足、重用马谡的错误和司马懿的坚守等原因,伐魏屡次失败,鞠躬尽瘁的他带着无法实现的复兴梦于公元234年离开了人世。我们是不是也要努力学习,成为像诸葛亮一样的智者而报效祖国呢?

读三国,就像品茶,越品越有味儿,越品越有趣儿,“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品读三国,就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激励我努力为我的理想而奋斗。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已散,英雄早已长眠于地下,只剩下后人的追《三国演义》就像一盏灯,照亮我人生的道路,使我坚定的走下去。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