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宝玉作文3000字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著作,里面的人物总共有四百之多,生动著名的层出不穷。其中处境出身类似的人物在曹雪芹笔下却被刻画得活灵活现,即便是在谈吐目的相同的情况下也通过各自的语言充实了不同人物的特征,使作品充满了立体感。

作为文中众位主角之首的贾宝玉个性鲜明突出,在整本书中为第一个出场的贾家人物。作者在他的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愿望,对封建专治社会的厌恶以及人与人之间因奉功逐利而变得虚伪污浊的现实。贾宝玉始终保持着纯真的内心,也正是因为这点,他对林黛玉的格外爱怜才得以在曲曲折折中得到长久的发展;他痛恨功名利益,因此对社会上因这些事情而忙得不可开支的人流露出不屑与轻蔑;他是聪明的,能清楚地理解对方不愿意表露出的意图以及话中所蕴含的精要,然后在事后能够细细咀嚼整个来龙去脉;他有着格外敏感的感官,当然这里的感官并不是指人类的五官,而是他聪慧的内心对所接触过人后将表面转化为感觉从而帮助自己判断的能力……

在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章节中,我们从王夫人对林黛玉的话语中听到她将贾宝玉评价为“祸根”,“混世魔王”,还叫林黛玉不要理睬他,还告诉林黛玉连姊妹们都不敢沾惹他的。而林黛玉正好也听母亲说过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室厮混”等。这与后文中贾宝玉和贾家姑娘们打成一片形成鲜明对比。贾宝玉对府中的花花草草们格外爱惜,只要是姑娘没有不待贾宝玉要好的,这要宝玉在,必能使人感到他的体贴,或者为他的纯真所逗乐。但怎么能说姊妹们不敢沾惹他呢?贾宝玉的确爱玩耍,但绝对没有到“顽劣异常”的地步。“在内室厮混”也纯属无稽之谈,只能说作者借王夫人只口将贾宝玉的外相表露了出来,作者在这个时候将贾宝玉贬得一无是处,恰恰是为了在后文体现他发自内心的纯真与善良,这是作者所提倡的;以及他骨子里对封建产物的不爱。谁说贾宝玉“极恶读书”?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章节中他深深地陶醉在此书之中,被情节所深深吸引,一并叫上林黛玉来观看。在反观他所不喜的书目《四书》等,都是封建专治时期被统治者奉为经典,被人所推崇的读物,恰恰他不喜欢。在贾宝玉和秦钟上学的章节中贾政曾吩咐过:“ 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这充分体现贾宝玉对封建产物的反感,对自由的向往。而这则是人的本质。况且在大观园题词的章节中我们也感受到贾宝玉才气的非凡之处,他对诗词有着丰富的见解,其中以引用古人诗词最令人膛目结舌,可见他是读过许多书的。而贾政却并不对他的能力表示赞扬与认可,而他们之间的相持则可看作封建卫道士与新文化提倡者之间的角逐,这是曹雪芹本人希望看到的,尽管不能完全否定中国几千年封建的产物,但一旦他们形成负面的影响,那么就应该改变,毕竟一切事物都应该为人的进步而考虑。再纵观整个对贾宝玉的介绍部分,宝玉不拘泥于四书五经的行为的确被贾政这种从小吃封建思想成长起来的人所瞧不起,再被他们成为“草莽”也不为过。王夫人口中的评论恰恰是封建卫道士眼中贾宝玉的形象,曹雪芹的这笔极为巧妙地用后文反衬贾宝玉身上的珍贵之处又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现状的不满。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卓臭逼人”这是宝玉对女性直观的看法,得自他通灵的内心。但是后句未免有些过于绝对,像秦钟这样温文尔雅不重名利的人也一样深深博得了贾宝玉的无限喜爱,因为男性中像它和秦钟这样不被世俗所污染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再看看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以上这写例子中我们可以看见凡是不像世人那样被物质利益洗劫头脑,相反像陶渊明一样让身体生活在自然之中,让灵魂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人都是会受到贾宝玉的尊重与欣赏的。再回到先前,贾宝玉身上迷一般的通灵色彩多多少少暗示了我们他的某些语言,所表达的思想都是超过凡人对世界的认知范围的,也就是说他的一些话语和看待周围乃至社会的视角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的,而这毫无疑问就代表了曹雪芹创作这部作品时心中所怀有的期望——对女性认识的改变。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是出于他理性的认识,也出于他的直接感受。他看到同时代的女性大多处在底下阶层,无法得到公平的对待。就拿贾府中丫鬟家中的丧失为例,类似的事情在书中发生得不止一次了,但是作为这些劳动力量的雇佣者和拥有者——贾府,让我们无法感受到他对这些劳动力的爱惜与平等的对待。往往丫鬟的母亲过世了,贾府就打发一些银两凑副着应对,使得丫鬟们得不偿失,但是迫于对自己未来的迷茫与生存的希望,也就忍气吞声了。在面对上层无理要求的时候,丫鬟们的反抗要么带来惨痛结果,要么是无济于事。想要让自己的反抗暂时起效,就必须要有给自己撑腰的更高层人物。贾赦娶鸳鸯为妾的想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终他没有娶成,其主要原因在于贾母对鸳鸯的钟爱,贾赦看上她,非要纳她为妾,让邢夫人、鸳鸯的哥嫂来劝她,威逼她,但她坚决不从,发誓说∶ “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 宝金’、‘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句在危急关头的誓言反映出贾宝玉在她心中的地位以及贾母作为她内心深唯一的牢固依靠。这个片段在曹雪芹的笔下顺理成章地成为当时社会为人处事的一个剪影。没有给自己撑腰的自己便无法生存,而这撑腰的哪里来呢?像鸳鸯这种老实干事并且博得贾母喜爱的人很少,就算众位丫鬟都很卖力,贾母喜欢的人也就那几位。那其他的人怎么办呢?女儿苦啊!一旦不经意失去了工作便没有人养活,没了依靠。这点不想男孩,至少还可以卖体力换来生活费用。贾宝玉对这一切应当是看在眼里的,这残酷的现实助长了他对丫鬟们的关心以及对高层的叛逆心里和为之付出的行为。再往高处讲,这些现实导致行贿受贿便成了宫廷官场的常态。人们为了生存将自己所剩无几的产物无偿地送给了官家,因为为了生存,从人生命本身出发,这不是罪过。所以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浮出水面了,是社会体质需要被改变,封建专治必定要被打破。

贾宝玉为人处事的与众不同也充分映射了他身上宝贵的性格特点。在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的章节中贾家上下都给凤姐庆祝生日,但是唯独贾宝玉全身素装骑马到荒郊野外祭奠金钏儿。其实贾家的丫头们其中也一定有不少金钏儿的亲密伙伴们,她们也一定非常想去趁金钏儿的生日去看看她,但是迫于同一天也是凤姐的生日,便打怵了。其实我们不妨客观地想一想,这两者中前者的重要性是大于后者的。金钏儿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投井自杀,在按说在封建礼教中应当是得到充分颂扬的,但是为什么人们都无动于衷,甚至连提及都少得可怜呢?作者曹雪芹从这个事例中反应掌权阶层过于强权以至于使人失去接近人性纯真善良本质的一种东西。这是令人发指的。但是贾宝玉却千方百计地瞒住凤姐和其他人,冒着被贾政再一顿毒打的危险,硬是找借口拜访北静王府,在没有香火的情况下去了自己最厌恶的水仙庵中向的姑子借了香炉来使用,最后揭开了在自己心中的一个结儿。贾宝玉与别人的不同的不同之处将他的自身特点与世俗规则进行对照,使前者的人性之光点亮了他的周围,突出了贾宝玉这么一个多情男儿重情感,轻俗套的品质。这值得颂扬。

贾宝玉仅仅是红楼梦 中众多人物中的一位,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着无限可朝更深层挖掘的地方。他们可供批判也可供赞扬,但是唯独宝玉却是像一片黑寂中的孤灯,承载着作者对社会与人发展方向的美好希望。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