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近卫军的作者简介

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 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他的作品的特色*是把严格的现实主义的描写、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漫主义的激*情和抒情笔调有机地统一起来。

1908年 举家迁往远东。法捷耶夫在远东南乌苏里边区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家境贫苦。

1912至1919年 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时,接近布尔什维克,并参加革命活动。

亚·法捷耶夫亚·法捷耶夫

1918年 加入共|产|。1919年受委派去苏昌游击队工作,由普通战士提升到旅政委。后来参加镇压喀琅施塔得叛乱。

1921至1924年 在莫斯科矿业学院学

1924至1926年 在克拉斯诺达尔及顿河罗斯托夫做的工作。

1926年 底去莫斯科,此后完全从事文学工作。

1926至1932年 担任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领|导|人之一。

1934年 担任苏联作协筹委会副主席,作协成立后任主席委员。

1939至1944年 担任作协书记;1946至1954年担任作协总书记、理事会主席。

1954至1956年 担任作协书记。

1956年 自杀[1]。

2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中短篇小说《逆流》(后改名《阿姆贡的诞生》)、《泛滥》和长篇小说《毁

亚·法捷耶夫亚·法捷耶夫

灭》,均取材于国内战争。其中后一部作品较好地表现了革命意识和共|产|人的神力量对周围人们的影响。

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任《真理报》记者,一直在前线。战后初期根据克拉斯诺达尔共青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反德国法西斯占领军斗争事迹写成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获1946年斯大林奖金,以富有诗意的笔触描写矿区青年和群众在同侵略者斗争中的机智、勇敢及该组织全体成员壮烈牺牲的过程。《青年近卫军》是他的代表作。

其他还 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的前4卷、政论和特写集《在封锁日子里的列宁格勒》、文学论文集《30年间》等。

30年代,法捷耶夫着手创作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和《黑色*冶金业》,前者写一个不开化的民族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变化;后者写苏联工业战线的斗争。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任《真理报》和新闻通讯社记者,发表充满战斗激*情的政论文章和特写,1944年出版特写集《封锁时期的列宁格勒》。

1945 年 创作堪称其里程碑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无论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堪称是战后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克拉斯顿诺共青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苏联人民的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神,塑造了*格各异、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形象。

他亲自编选的文学评论集《三十年间》(1957)反映了他30年来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和他对一系列文学问题的见解。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成员。1949年10月曾率苏联文化代表访华并发表随笔《在自由中国》。1949年率苏联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代表访华,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他的《毁灭》和《青年近卫军》均于问世不久便被译成中文出版,对中国读者有较大影响[1]。

《青年近卫军》是一部国主义的英雄史诗。小说分两部:第一部描写1942年7月德寇进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第二部描写州委书记普罗庆柯和区委书记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法捷耶夫塑造了青年近卫军这个战斗集体的英雄群像。这些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热生活,向往未来,热,热人民,热祖国,并且时刻准备着为此而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勇敢机智的斗争神和非凡的组织才干以及应变能力。因此,即使在战争年代那样一个极其艰险的环境中,他们也完全可以组织起来进行斗争活动,并作出惊人的事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