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黄山作文450字

【第1篇】

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热情的散发自己的热量,万里晴空,夜里的雨把灰尘打落在地上,让树木焕然一新,空中透出一种只有雨打落过的清香,让人精神百倍。

在这清爽的早晨,我要向黄山发起挑战。

坐车半小时过后,我来到了黄山,我用手挡着阳光,朝山峰望去,多么秀丽的一座山,不愧是拥有高高山顶的黄山。山上绿树成荫,山形陡峭,山顶刺入白云。估计站在山顶上,“手可摘星辰”吧!

我走进了盘似迷宫,大似巨人,美似天堂的黄山。

走入黄山山腰,看见一个少年前围的满满一圈人,我压抑不住好奇心,走近看了看,少年坐在一个小桌前,桌上有一个鱼缸,缸里有几条红色的金鱼,旁边还有一些小米,大概就是给金鱼的食物吧,再定晴一看,原来那少年在画画,画的非常好,好像就有一只金鱼在他的纸上游动似的,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大声叫道:“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少年不闻不问,还是画他的画,我心想“好骄傲的少年!”看他的衣服才知道—他是一个听不见的人,福利工人,原来是这样。

我拿出一张纸,开始和他笔上交谈,我跟他把小女孩的话写了上去,而他接过纸,淡淡一笑,在纸上下这几个小字:先游到我的心底里“

我愣了一下,朝山峰望去,心里一直默默的说“世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

走上山峰,太阳已偏西,望着夕阳,想起刚才碰到那个少年,让人感觉人生的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第2篇】

假日里,爸爸和几位好友商议决定带我们去爬山,让我们进行户外活动,开拓视野,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们几个小孩高兴极了,催促着大人们快点成行,经过几天的等待,大人们终于有空了,决定明天去爬黄山(邹平黄山)。

今天我们早早的起床了,准备好爬山的用品(雨伞,水,食物,水果,替换衣服)。一切准备就绪,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几个小孩子好怕大人们取消了这次活动,这时候周叔叔说,前人雨中登泰山,今天我们雨中爬黄山,经过大约1个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了黄山脚下,我一下车,抬头一看,在蒙蒙细雨当中,苍山叠翠,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好一番人间仙境啊,我们几个小孩子像离弦的箭,快速冲了过去。不一会我们就爬到了半山腰的黄山广场,整个广场全是用大理石铺成,栏杆也是石头的,正前方有四块巨石,是欧阳中石大书法家题写的四个大字“黄山广场”,使整个广场显得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再向下看所有的人和东西都缩小了很多,我们继续往上爬。山路的两旁都是野生的桑树和山枣树,一望无际郁郁葱葱,这个时节桑树上得桑葚像一个个小红灯笼点缀在枝间显得格外漂亮,我叫爸爸给我摘了一个尝尝,味道甜甜的真好吃,我又叫爸爸摘了一个山栆吃,味道涩涩的,枣核大大的,真难吃啊。我们继续爬行,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终于爬上了最高点邹平广播电视塔,整个电视塔屹立在山巅,好雄伟啊!这时候李叔叔说,大家合个影吧,照完相后稍事休息了一会,我们就原路返回了。

通过这次爬山,我明白了世界上有好多美景等着我们去观赏,等着我们去记录,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第3篇】

来到黄山脚下,仰望着云雾飘渺的黄山,我情不自禁地暗暗赞叹:黄山可真高啊!

刚开始,我很兴奋,迫不及待地往上爬,一口气从慈光阁爬到玉屏楼,看到了饱经风霜却郁郁葱葱的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干伸向前方,仿佛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可天不遂人愿,竟开始下雨了,接着狂风肆虐,重重地拍打着树干,树被吹的哗哗作响。山上本就寒冷,再加上这狂风暴雨,更令人瑟瑟发抖。我默默地鼓励自己:这点冷根本难不倒我的! 加油!相信自己!于是,我克服寒冷,冒着风雨,随着人流,继续往上爬。

一阵狂风卷着豆大般的雨珠似拳头落下来,一股寒冷透过皮肤,袭向骨髓,身体似乎没了温度,皮肤、骨髓到处都是寒气,仿佛冰天雪地的南极。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我仍拖着沉重的双腿,上气不接下气的继续艰难地往山上爬,由于台阶湿滑,我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挪。弟弟用颤抖的声音说:“妈妈,我好冷啊!我们回去吧。”许多游客实在受不了这刻骨铭心的寒冷,便半途而返了。此刻,我的腿早已没了知觉,如灌铅一般,似乎再也抬不起来了。我望着被狂风折腰却不断挣扎的苍松,不甘心的想:我已经爬到了莲花峰,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我也应该像这些松树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我终于登上了光明顶,心里好不得意。站在山顶,俯视黄山:四周云雾缭绕,隐隐约约地看见满山高大挺拔、翠色欲流的松树,石缝间还有一股山泉向下流淌,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

这次登山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凭着永不放弃的毅力坚持下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总评:

作文写小作者暑假中爬黄山的经历。小作者把全文的重点放在风雨中顽强登山,战胜寒冷和退缩的想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峰顶的过程,而把黄山风光的描写放在次要的位置。这个轻重处理得非常好。正因为此,作文后面登上光明顶以后的那段景色描写,显得特别简洁、有意义,使读者与小作者一道感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乐趣。重点突出,轻重处理得当。全文语言流畅,词汇运用较好描绘了黄山风光。

相关评论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