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作文600字

【第1篇】

我认识了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从在他那的一件事中,我就明白了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了。

一天他从商店里买了一只非常精美的卷笔刀,坐在课桌上满心欢喜地欣赏,而正好另一个小朋友的卷笔刀坏了,看到他手中那崭新的卷笔刀,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兴冲冲地跑来借。可是他却在那里支支吾吾地说:“我还不打算用。”另一个小朋友也来借卷笔刀了,可得到的答复是:“以后再借给你。”那个小朋友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大声地对别人说:“既然他不借我们卷笔刀,等他东西没带时,我们也不借他!”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

一天,他没有带球,就向别人借球,可是大家都想起过去的事,想起他那副小气的模样,就都冷哼一声,从他身边冷漠地走过。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第二天,他一反常态,热心地帮助起了身边的人,同学的铅笔粗了,他立马冲上前去,问道:“你需要卷笔刀吗?我借你。”这件事渐渐在班里传开了,班上的同学都知道了——他并不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对他的漠然态度也如过往云烟般消散了。打这以后,同学们都与他冰释前嫌,做起了好朋友。而他,也能融入到这个班级大家庭之中了。

有一次,我在医院挂盐水,看见了手术室门口有十几个人坐在椅子上,焦急地等待着,嘴里不停念叨着什么。医生出来了,沉重地说:“抱歉,血库告急,某某人的家属,请你们先验血,等待输血。”只见那些病人家属们一愣,旋即如同一只暴怒的狮子一样破口大骂:“血要多少钱,我们照付,我们有的是钱,只要能等到血,要多少钱我们都给!快给我们弄来需要的血呀!”病人的家属的骂声回荡在走廊之中,让整个楼层的人心头都抹上灰暗。看到这儿,我真忍不住冲上前去说:“血又不是自来水,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那鲜红的血是从人家志愿者身上一点一滴抽出来的。自己不愿为家里人奉献血液,反而说是医院的不是。若是没有社会好心人的帮助,血库哪里来的血?病人急需用血时又该怎么办?”家属的怒骂渐渐消散,走廊重归寂静。而我却陷入了沉思,若社会上都是这样的人,那会变成什么样呢?正当我思考之时,一位献血志愿者径直走了进来,面带微笑地伸出手。看到这一幕,我不禁露出了微笑,同时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之中。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人们间的美好情谊,一个微笑,诠释了它。生活中我们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第2篇】

那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天气十分炎热,太阳仿佛把地球当成了烧烤。

我正在写作业,从早上一直做到中午,早已是心烦意乱,于是,坐到客厅里休息。没过多久,爸爸就喊着:“还不快来吃饭?”我懒懒地答了一句:“我还不饿,我等一下吃。”

刚看了会电视,爸爸又冒出来一句:“还不吃饭,待会看着看着又不愿吃。”

我有点不耐烦地说:“我说了,我等一下吃,我还不饿。”

隔了一会,他喊叫着:“快点吃饭,待会又不吃了!”空气的炎热,心中的烦躁,立马演变为燥热,这回爸爸的声调调高了。

我皱着眉头,大声叫道:“我说了我会吃!”

“你现在说会吃,等一下又不愿意吃了!”

“我待会吃了怎么办?”我暴躁起来。

妈妈在一旁听见了。因为之前也不只一次这样的争执了,她估计也起了化学反应,因此,瞪着眼对我说:“有你这样和长辈说话的吗?快去吃饭!”边说还边用手推我离开座位。

我的气焰全被压回去了。不过火没处烧,只有在心底闷闷地烧了。我忍气吞声地去吃饭,只是胡乱地盛了几口饭、夹了一些菜,碗端到自己房间去吃。我决定:和他们冷战。

过了几天,一个同样很闷热的晚上,我刚好没事,妈妈刚吃完饭,就提议带我出去散散步,可是“余火未灭”的我不愿出去,所以我想拒绝。但是,妈妈硬拉我出去,我也只好跟着。

走到门口的超市旁时,她轻声问我:“你要不要买点吃的?”

我迅速而干脆地答道:“不用。”

我们便继续走着。她一定是想先收买我的嘴巴,再收买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缓解了我的闷热。

我们走进一段林荫路,旁边种了两排的树,看着就令人凉快。妈妈伸出一只手挽着我,我也不好拒绝。她说:“还在生气呀?”

我没有回答。

她慢言轻语地说:“你怎么这么记仇啊?现在还不理妈。你老爸让你吃饭你就吃呗。”

我说:“我说得清清楚楚,我不饿,待会再吃,他总在那里不停地说。”

“可他毕竟是你老爸,你怎么能用这种口气和你的长辈说话呢?如果我用这种口气和你说话,你会好受吗?那你这样说时,你爸爸肯定会更不好受。要将心比心啊,如果你长大了,和别人这样打交道,那可是不行的。”

我刚想说“我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除非实在难以忍受。”这句话,可到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我虽然“余气”未消,但经过妈妈这般劝解,气也就消了一大半。

回家路上,晚风吹拂,带来丝丝凉意。

【第3篇】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但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心地善良,宽容大度;有的人却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上课。车站等车的人很多,我们好不容易挤上车,还没站稳又被后上车的人挤到过道中间。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拎着两个空菜篮子也上了车,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老奶奶只好拎着篮子,站在了一个衣着时尚的年轻人旁边。年轻人正低着头玩手机,丝毫没发现边上站了一位老奶奶。车子开动了,刚开不远,突然一个急刹车,所有站着的人都因为惯性向前冲去。老奶奶没站稳,胳膊撞到了年轻人,年轻人的手机便瞬间掉在老奶奶的菜篮里。

这下可不得了,年轻人非常生气,对老奶奶大声骂道:“你眼睛瞎了!”老奶奶急忙捡起掉在篮子里的手机,嘴里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有什么用!我这手机是刚买的,好几千块钱呢!摔坏了,你赔得起吗?”年轻人边说边从老奶奶手里夺过手机,仔细查看着,“手机屏都划花了!要赔!”年轻人恶狠狠地对老奶奶说。老奶奶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小声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我一个早上卖了两篮子青菜才卖几块钱,哪有钱赔你呀!”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位阿姨说:“小伙子,自己花点钱重换张膜吧!别为难老人家了。”谁知年轻人理直气壮地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摔的又不是你的手机,你当然不心疼了。”阿姨摇了摇头,下了车。这时车上安静极了,只有老奶奶一个人,不停地对年轻人道歉。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也下车了。看着车子远去的方向,我心想:可怜的老奶奶,怎么会碰到这种斤斤计较的人。

如果那个年轻人遇事能够冷静地想想,自己老的时候,碰到这种事,别人也对他不依不饶,那时他又会怎么办呢?

多么希望每个人在做事之前,能够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多些宽容和理解,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4篇】

走进书本,我们获得无限知识;走进学校,我们结交了许多朋友;走进社会,我们变得更加成熟睿智。

我们接触了太多太多,但是谁又去走进父母?知道父母的苦衷,了解父母的感受。

走进父母,也许你发现你的许多认识都是错误的。你会重新认识你的父母。进入青春期以后,我们渐渐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一面墙,它就是“代沟”。也许你会觉得父母好多东西都不懂得,你会觉得父母变得越来越唠叨,但是谁又懂得父母的唠叨代表什么?

有一次,在接完一个电话后,妈妈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长篇大论:“谁的电话啊?怎么说了那么长时间,现在的学习多紧张啊,没事打电话多浪费时间哪……”我听着听着便不耐烦的说:“怎么了,电话也不让打了?”说完就跑进了自己的屋子,心想:妈妈怎么那么爱唠叨,我做什么她都管着,真觉得自己像折翼的小鸟失去自由,被人约束着。晚上放学回家,妈妈说不舒服,把饭做好回去休息了。我草草地吃了两口也回自己屋去了。

夜已经很深了,突然门开了,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进来,对我说:“把牛奶喝了,早点休息吧。”“妈妈您吃饭了吗?”我不由得问道。“妈妈不饿,只要你好妈妈就好。”但我分明看到妈妈的脸色很憔悴。

一切又静了下来,突然间我意识到我错了,我不该对妈妈大吼,我意识到母爱就在我身旁徘徊。我试着换位思考,用妈妈的位置想,我明白了妈妈的唠叨都是为了我好,我明白唠叨就是母爱。我们应该走进父母,与他们将心比心,你会发现自己多么愚昧;将心比心想一想,你会发现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将心比心的想一想,你会理解父母,懂得他们的苦衷。

走进父母,与他们将心比心,你会重新认识父母;你会更加理解父母;你会走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那面墙。

【第5篇】

有句话说:比大地更为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为宽广的是天空,比大空更为宽广的是心灵。

是啊!我亲历了一件事,使我得到了启示。事情发生在几年前的夏天,我眼睛不舒服,随妈妈到医院看病,医生给我的眼睛上了药,有纱布包住了一只眼睛。那天中午,看完医生后,妈妈骑摩托车搭我回家吃饭。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回家途中,摩托车没有汽油了,停了下来。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站在马路上,眼睛感到更加不舒服,急得快哭了,妈妈望着我痛苦的表情。这里离加油站很远啊!附近又没有维修店,环视四周又没有熟识的人,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热得脸红红的,汗流满面。

这时,一位叔叔开着一辆男装的摩托车经过,看到我们手足无措的样子,便停下来问:“你们怎么了?”知道原因后,又说:“没事,在我的车放一些油在你的车,你们再到加油站,就不用推车了,你们在这儿稍等一会儿,我去去就来。”他说完跑进前面的店子去。

不一会儿,他手里拿着一条长长的小胶管,走到他的摩托车旁边,打开油箱盖,用嘴吸了一下,再把管子放在我们车的油箱里,随后,他吐了几口唾味。原来,他是用嘴把油吸出来的。

然后,他擦擦脸上的汗,笑着说:“可以了。”

看着这位素不相识的叔叔,我和妈妈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连说:“谢谢你!真的太感谢了------”叔叔微微一笑:“不用谢,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我听了这些话,明白了比大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心灵。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