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导读

童年.jpg

《童年》

作者介绍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著名作家、政论家,他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4岁丧父,他跟随母亲外公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0岁,他开始独立谋生,先后体验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一系列底层工作;16岁,勤奋向上的高尔基在喀山结识了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潜移默化中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关心俄国命运、探求革命真理的热血青年,之后更是广泛参与俄国各项社会革命运动。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极具天赋的文学秉性、自学不息的刻苦精神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铸就了这位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

阿廖沙的父亲染上霍乱去世了,年幼的他还不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懵懵懂懂中,母亲生产了,父亲下葬了,而后弟弟又夭折了,阿廖沙跟着外婆、母亲,一路乘船离开了出生地,前往下新城。

外公家到了。家人有很多,但阿廖沙并不怎么喜欢他们。狭小的房间、刺鼻的气味、乱七八糟的颜色、讨厌的院子、古怪的声音构成了他对外公家的最初印象。无论如何,他的童年生活开始了。

外公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阿廖沙对他们有着怎样的第一印象?

在外公家里,人与人之间总是充满敌意。为了财产,两个舅舅常常大打出手,互相攻击。就连孩子们,也不可避免地被这种氛围裹挟着。而一家之主的外公,也并非一个和善人。“外公为人凶狠,不论同谁说话,他都带着嘲讽,盛气凌人,故意找碴儿,惹恼了对方他才甘心。”至于挨打,那更是家常便饭了。因为将桌布染上了颜色,原本“置身事外”的阿廖沙也加入了挨揍的阵营。也是从那一刻起,幼小的他开始明白,母亲并不能成为他在这个“家”生存的保护神,暴力和恶意从来都不遥远。从此,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恐惧与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变得敏感起来。

过了不久,母亲走了,阿廖沙开始了一个人在外公家的日子。好在,他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小茨冈。他会帮阿廖沙挡拳头,传授挨打的经验和技巧,也会带着阿廖沙一起玩充满想象力的游戏,他的舞还跳得特别的棒。可惜,可爱的小茨冈还是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小茨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觉得他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他的经历,以及死去后人们的反应,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风气?

失去了小茨冈,外婆成了阿廖沙在家中唯一的温暖来源。她的肚子里装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有上帝的,有圣徒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野兽和鬼怪。她对上帝有着虔诚的信仰,相信上帝知道一切,相信上帝仁爱,对每个人的命运都有着安排。哪怕生活不如意,她也不会兴起反抗之心,只会更加虔诚地向上帝祈祷,让生活美好起来。她关心、呵护着阿廖沙的成长,保护着他,深爱着他。

你觉得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坚强的,还是软弱的?是睿智的,还是糊涂的?或者,每一面她都有?

对于阿廖沙而言,外婆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你和你的外婆,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呢?

娜达丽娅舅妈死了,舅舅们分家了,阿廖沙跟着外公、外婆住进了波列瓦雅大街上的新房子。在这所房子里,阿廖沙度过了一段还算安宁的时光。外公减少了揍他的频率,还教他认字、念书。外婆一如既往地疼爱着他。可惜,米哈伊尔舅舅时不时地上门骚扰、撒泼让这个家庭再度陷入了混乱。不光是家里,伊戈沙、格里戈里和沃罗哈尼的遭遇,周围的一切都让阿廖沙感到压抑和痛苦,他不知道生活的真相是什么,笼罩在他身边的,仿佛只有灰暗和忧郁。他常常幻想着,母亲能以救赎者的身份带他逃离。

外公是一个彻底的坏蛋吗?他有没有让你觉得温情的地方?他所信仰的上帝,和外婆信仰的,有什么不同?

阿廖沙所见到、听到的不幸之人的遭遇,是普遍存在的还是特殊事件?贫苦人民在当时的俄国,过着怎样的生活?

外公再一次卖掉房子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清洁、僻静的卡纳特街。新住宅很漂亮,很讲究,屋外草木茂盛的花园成为了阿廖沙的小小乐园。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好事儿”。“好事儿”是个怪人,“好事儿”也是个好人,他会认真倾听阿廖沙说话,无论说什么,并恰如其分地给出建议。在他的影响下,阿廖沙对于习以为常的周围世界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可惜,其他所有人都不喜欢“好事儿”,阿廖沙甚至因为去找他而被外公毒打。后来,“好事儿”终于被迫搬走了。

“好事儿”在房间里是在做什么?他不被其他人所接受和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其后不久,阿廖沙的另一位朋友彼得大叔也出事了。警察曝出了他和他侄子抢劫教堂的事,彼得大叔死在了后院里。这让阿廖沙更觉压抑难受,“恍惚觉得这屋里的人变得又矮又胖,狰狞可怕”……

期盼已久的母亲终于回家了,短暂的兴奋过后,母亲与外公的争执,母亲愈发憔悴的状态,都让阿廖沙逐渐意识到,母亲注定要离开这个“家”,绝望、孤寂、无奈等情绪笼罩着他。果然,母亲跟一个落魄贵族大学生再婚了,随即启程去了莫斯科。阿廖沙的心扉,紧紧地关上了。

母亲的再婚,对于阿廖沙、外公外婆和母亲自己而言,各自意味着什么?它是一件好事吗? 

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后,阿廖沙的生活再次陷入苦难的旋涡。外公卖掉了房子,继父输光了钱和母亲从莫斯科灰溜溜地回来了。阿廖沙搬去跟母亲同住,阴暗的生活环境、严厉的继父、声色俱厉的母亲、带着偏见的学校老师,以及亲眼目睹的继父对待母亲的种种恶行,让阿廖沙的心灵笼罩在噩梦之下。再也无法忍受的阿廖沙,在继父殴打母亲时拿起刀想要跟他同归于尽。幸亏母亲及时推开继父,没有酿成悲剧。

阿廖沙只好又回到已经破产的外公家,一边上学一边捡破烂,勉强读到了三年级。期间,他跟桑卡·维亚希尔、斯特罗马、哈比、雅兹、丘尔卡等人结交,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尽管生活艰难,却也有一番自己的乐趣。

八月里,母亲去世了。阿廖沙的童年也走到了尽头,开始了他的“人间”历练。

《童年》里,阿廖沙的童年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代表着维亚希尔、斯特罗马、哈比等人的童年,代表着当时俄国底层社会无数穷苦孩子的童年,他们饱受苦难,为生存挣扎,却从来没有丢失活下去的勇气,没有丧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而出现在书中的其他人物,有可恨可叹的一面,也有可悲可怜的一面,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没有谁是绝对罪恶的,也没有谁是绝对无辜的,只能把他们置于当时俄国的大环境中,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感受他们的心灵,聆听他们的声音。《童年》不仅仅是高尔基对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生动记述,更是俄国19世纪社会生态的完美演绎。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

选书理由

1. 高尔基人生三部曲之一,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世界经典名著。

2. 语言精妙,情节曲折,激发阅读兴趣,感受俄语文学的魅力。

3. 再现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状况,感受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坚强独立的优秀品格。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