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上学期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类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感兴趣,对历史类教材兴趣相对弱。本期,我在教学时将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更多的体验活动,注重对他们进行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热爱祖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热爱和平、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热心助人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较强的有用人才。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为三个单元,16课。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通过这些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让学生知道战争的危害,明确和平的重要意义,知道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知道联合国组织和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维护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4、让学生了解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及通过课题研究《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来感受现代农业的变化,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5、使学生了解地震等自然灾害,知道灾难时必须要互帮互助,众志成城。并且学习自救自护的小常识,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和科技所带来的便利。   

6、通过研究课题《体验工作流程》,让学生学习了解现代工业的变化。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问、多说、多疑来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现代生活。   

3、通过体验、观看、交流、查询、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网上查询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法律的重要、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   

五、教学注意的问题:   

(一) 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 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课时安排   

1、第1周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2、第2周 多种多样的住房   

3、第3周 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4、第4周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5、第5周 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6、第6周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7、第7周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8、第8周 我们的衣食之源   

9、第9周 农业大家庭   

10、第10 周面对自然灾害   

11、第11周 “考察”农业的历史   

12、第12周 蒸蒸日上的新农村  

13、第13周 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14、第14周 我们的生活在变化   

15、第15周 我国工业的发展   

16、第16周 体验工作流程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