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边城》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而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散文化的《边城》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2、教材分析:

时光破碎的质感,苦等未果的宿命;有始有终的故事,无头无尾的情缘。《边城》的文字像散落的碎片,片片映射着故事中淡淡的无奈和隐隐的惆怅。细致到了极致,温婉却有血性。作者用清新优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的风景,与在这水乡发生的故事浑然天成,使得你不由自主地走进这座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淳厚的世俗人情及作者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构筑起来的具有桃花源般的古城,去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小说是以人物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来鉴赏小说,在这篇小说的学习中,教师将进一步加强对三要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的指导,这对学生今后鉴赏和把握小说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1、学生为普通文科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表达不到位。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来强化语感。

2、学生表达能力虽不强,但思维较为活跃,所以需要深度挖掘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3、学生在此前刚刚学过两篇小说,对品味小说语言和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已初步掌握。因此我选择从人物对话的鉴赏作为切入点来理解课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三、说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把握作品中翠翠、爷爷等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俗美、人情美的熏陶。感悟真善美,亲情与爱情。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翠翠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细腻入微的情感变化。

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人性之美”。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我也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根据情况采用了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

语文教学最不可忽略的就是读,但本文文章较长,我采取了泛读与精读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此外精当的当堂训练和课后作业也能让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以上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

讲解时让学生在预习后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划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外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之间的内在关联。

2、泛读与精读结合法

让学生浏览课文,熟悉文本内容。反复品读祖孙两的对话,让学生讨论这段对话是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的,体现了爷爷对翠翠哪方面的疼爱与呵护,包含着翠翠怎样的心理活动,并结合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线让学生总结爷爷对翠翠的爱体现在哪几方面。在留了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样可以避免走形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可以碰撞和交流)

讨论法

3、教师点拨(注意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解决)

比如通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我发现学生们对翠翠的感情理解不明确,所以我就要着重启发讲解

三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激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根据以上依据,学法如下:

1、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圈点勾画,筛选信息。自主鉴赏,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

我们知道,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小说的评价、鉴赏中,理解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小说中让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体会情感,反复揣摩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语句,再加上适当的有效的讨论。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抒情特色,又能够通过翠翠情感变化所勾勒的故事情节中体现的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来把握小说对人情美人性美的歌颂。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这篇小说之门的金钥匙。

3、反复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体会亲情的伟大与爱情的美好,感受真善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主要分为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创设意境)

•(二)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四)分析人物形象

•(五)合作探究:体会湘西之美

•(六)艺术手法鉴赏

•(七)主旨解读

•(八)当堂训练

•(九)布置作业

具体而言,

(一)导入新课(创设意境)

1、配乐《水乡》播放湘西风情的图片

2、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介绍写作背景,给出“边城”的解题

理论依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是激趣的第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

设计意图:

综合运用多媒体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迅速进入情境。

(二)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

设计意图

本文是小说节选而成,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因为这篇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情节淡化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是理解其内蕴关键。

(四)分析人物形象——翠翠形象

以翠翠为例,体会文中人性之自然,纯美。

1.问题导入: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点,翠翠是《边城》之魂,但在节选的文字中我们找不到关于翠翠的外貌描写。假如你是导演,你认为翠翠的扮演者应该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2.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推举代表展示。

3.原作片断赏析

4.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语句,反复朗读和揣摩这些语句及其内在的关联,梳理出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教师点拨,设问帮助学生揣摩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了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这其实是纯情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变清晰的过程。

•文学作品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又要不断唤醒学生生命中“人”的意识,以真正达到语文“人学”的目的。

(五)体会湘西之美——人性美、人情美

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散文中写道:“‘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我们就尝试着借助《边城》节选的几章来体味人世间的真“美”与至“爱”。     

请学生试从祖孙情、爱情、睦邻情三个方面来探究《边城》所体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

提出具体要求:①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情?找出来并加以适当的评析。②各组选择一种情加以讨论,然后推荐一人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

设计意图:

在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带出对人性人情的深层次挖掘,使学生在加强对人物形象把握的同时,体会到亲情的伟大与爱情的美好,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六、艺术手法鉴赏

鉴赏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艺术手法。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可以重点阅读祖父与翠翠的对话,以及和爷爷谈话时翠翠的态度,从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二人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同时学习语言描写的表达方式,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强化写作能力。

七主旨解读

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篇。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所追求的吗?这恐怕也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所在。

设计意图:以主旨解读作为本课的小结,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总体把握。

八、当堂训练

美的文学作品总会给人带来诸多的审美享受,那么,你从《边城》中都读到了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为《边城》写一简短书评。(2分钟后以口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答案)

示例:《边城》是一曲中国式的牧歌。

(参考答案展示)

九、布置作业

“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

课后讨论: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却会以悲剧结束?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在课堂感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沟通,协作,并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提问法、泛读与精读结合法,和讨论法,教学生学习小说心理描写方法,并通过品味语言描写把握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提高了小说鉴赏能力的同时,感受沈从文美好的湘西世界。

课后又找时间为学生播放了电影《边城》,这样能更好的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并真正去理解小说的主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纯美人性的力量,有些学生观看完后感动的流了泪。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