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上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是鲁教版8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与《雪》、《雷电颂》《短文两篇》同属于一个单元,这个单元以“心灵之声”为主题,“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一组组壮美的形象,在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更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 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2.品味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说教法学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在本课采用的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学习,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刺激对所学材料感兴趣。”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漫山遍野、灵性秀挺的百合花,(课件展示)《圣经》给百合花戴上了神圣的光环。《旧约·雅歌》写到“他的恋人像山谷中的百合花,洁白无瑕。”《新约·马太福音》中说“百合花胜过所罗门的荣华。”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文章,看看开在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究竟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花(板书课题)

接着介绍一下作者及林清玄散文的特点:林清玄有着丰厚的东方美学和佛家的宗教情怀,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他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章犹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荡涤心灵上的灰尘,开启人性的灵智。来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然后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醒注意圈点批画,并留了个任务:阅读课文,谈谈初读感受。

多元互动环节设置了三个问题:

1.百合花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哪些困难?

2.“每天花朵上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被百合花的灿烂所折服,实现梦想之后百合花又是如何表现的?

课标提出学生应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时教给学生如何

品析语言。

有人说:林清玄的文章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的情怀”下面我们就具体赏析文章,品味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一、语言积累

方法指导:

(1)朗读读句子

(2)抓住某个词语,分析其作用。

(3)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或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示例: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看到百合自信的神态。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很快就根据这种方式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然后小组交流。

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挖掘,在讨论、质疑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之后是写作表达环节:“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请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整个课堂学生表现不错,这得益于董老师的一贯敬业。我感觉不足的地方应是在品味语言的环节,挖掘深度不够。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