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舟中晓望》赏析

舟中晓望

孟浩然 〔唐代〕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译文

挂帆起航,向东南远眺,青山绿水,江南水乡,格外遥远。

众多船只,争相竞渡,卦象显吉,宜于远航。舟来舟往,稳稳当当,迎着大风,接住怒潮。

若要问我现今要去往何处?我要寻访天台山观赏石桥。

天色将晓,坐在舟中,看朝霞满天,映红了天际。心中怀疑,那里大概就是赤城山的尖顶位置所在。

注释

晓:早上,早晨。望,遥望,远望。 

挂席:挂帆,扬帆。 

水国:犹水乡。

遥:遥远。 

舳舻(zhú 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接:靠近,挨上。 

风潮:狂风怒潮。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

”天台“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访,造访,参观。霞色:云霞的颜色。 

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山水诗。

唐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科举干谒皆无果,只得离开长安,只身南下吴越,沿着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一路风景极佳,抚慰了诗人寂寞失落的灵魂,遂在舟中挥笔写下这首绝美的山水名篇。

挂帆起航,向东南远眺,青山绿水,江南水乡,格外遥远。这是写“舟中远眺”。说明诗人去天台基本走得是水路,一路上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一个“望”字,既说明了诗人对于浙东山水的无限向往,也说明了诗人采用的是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一个“遥”字,则说明旅途遥远,颇有去国怀乡之感。

众多船只,争相竞渡,卦象显吉,宜于远航。舟来舟往,稳稳当当,迎着大风,接住怒潮。这是写“舟中近看”。远望是一望无际的青山绿水,近看是舟船竞渡,风潮涌动,一派繁忙的水上景象。一个“争”字,道出了水路的繁忙。一个“接”字,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不只有眼前的大风大浪要接住,人生里的大风大浪同样要坦然面对,乐观对待。

若要问我现今要去往何处?我要寻访天台山观赏石桥。这是写“舟行目的”。这两句是全诗最不可轻读之处,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诗人旅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诗人今后的人生方向。“天台访石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从此,孟浩然不再留心仕途科举,一心一意写他的山水田园诗,最终成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天色将晓,坐在舟中,看朝霞满天,映红了天际。心中怀疑,那里大概就是赤城山的尖顶位置所在。这是写“舟行之久”。就这样诗人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天台圣地。霞色中,既暗示着目标已近,也暗示着未来可期,一切都将变得诗情画意。只要往一个方向努力,最终一定会抵达美好的未来。

晚唐诗人皮日休高度评价同乡孟浩然的诗是:“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其诗“雄浑自然”“豪气干云”,又好像公输般做的器物,“当巧而不巧者”,不事雕琢,浑然天成。表面上看,似无意为诗,自然流出,细细一品,却质朴诚挚,余味隽永。

从此,盛唐的天空少了一个科举之人,多了一个“天台访石桥”的山水诗人,这是孟浩然的不幸,却是盛唐的大幸,诗界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