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赏析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宋代〕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

我平生三次经过平山堂,一半人生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十年过去了恩师人在何方呢?只见旧壁上他留下的墨宝依旧龙飞蛇舞。

本想要凭吊文章太守欧阳修,不曾想仍然又吟咏起杨柳春风来。不要说万事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不经历到头,都只是像梦一样可追。

注释

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咏平山堂词。

平山堂是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背面大明寺侧的一个著名景点。

因为欧阳修曾担任扬州太守十一月,修建了平山堂,并留下了一首著名词作《朝中措》,吟咏平山堂胜景:“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故而,苏轼每次经过扬州,总要来到平山堂,拜谒一番。此次至扬州再谒平山堂,又见恩师旧作,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上阙一、二句,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是说,我平生三次经过平山堂,一半人生在弹指一挥间匆匆流逝了。

这两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即人生已过一半之时,在平山堂下,感慨与欧阳修以及平山堂的缘分。

这个世界,许多事情仿佛都是命中注定的。遇见欧阳修,就是苏轼命中注定的缘分。苏轼永远也忘不了欧阳修在《举苏轼应制科状》中,对他的提携之语:“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烂然,论议蜂出。其行业修饬,名声甚远。臣今保举,堪应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知遇之恩,成为苏轼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特殊感情。这也是他为什么每次经过扬州,总要去平山堂的原因。

三、四句,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是说,十年过去了恩师人在何方呢?只见旧壁上他留下的墨宝依旧龙飞蛇舞。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交代了人已去字犹在的时空交错感。睹物思人,时间长河中总会带走我们至亲的人。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唯有文字能够永远存在,让人感受到文章太守的温度与风度。

下阕一、二句,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是说,本想要凭吊文章太守欧阳修,不曾想仍然又吟咏起杨柳春风来。

“文章太守”与“杨柳春风”都是欧阳修《朝中措》词中之景。既呼应了“龙蛇飞动”的想象之景,又写出了眼前所见之实景,实在是一语双关,妙不可言。

三、四句,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是说,不要说万事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不经历到头,都只是像梦一样可追。

这两句交代了词人在平山堂的深刻感悟,即一切都要经历过,才会大彻大悟,不经历风雨,永远不知道对与错,爱与恨,喜与悲。

值得一提的是,元祐七年(1092),苏轼担任扬州太守后,为纪念恩师欧阳修,特意在平山堂稍后位置建“谷林堂”,取“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之意,感念恩师提携之恩。

平山堂有幸见证了两位文章太守的风流文采,也见证了苏东坡对于恩师的特殊感情,成为永载史册的文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