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苏东坡:历尽劫波仍风流

【苏东坡其人】

中国文人的典范是谁?屈原,过于悲情;陶渊明,过于出世;李白,过于漫;杜甫,过于沉郁;白居易,过于朴实;欧修,过于学术;柳永,过于风流……数来数去,唯有苏东坡,他既有天才的诗情,又有常人的憎,关心着黎明百姓的生活,又从不以扭转乾坤之人自居;他不是如鱼得水的政客,在官场上也屡遭陷害;但他也不是超脱尘世的神仙,人间的酸甜苦辣让他流连。苏东坡不仅是一流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思想家、画家,更是世上难得活得真实、活得有滋有味的名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号称为“三苏”,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中。苏轼曾经少年得志,与弟弟苏辙同榜高中进士,获得主考官欧修的称赞,也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识。但进入仕途后,由于卷入新旧争的激烈漩涡中,他的一生也就注定不再平静,他是中国士大夫文人中遭贬低最多的一个。

苏东坡先是被朝中小人诬陷,由堂堂知州突然被逮捕入狱,成了阶下囚。出狱后贬官黄州,官职卑微,薪水很少。以后辗转数处,都不得意。六年后,旧上台,突然奉诏进京,在短短的二十多天内,居然连升数级,差一点就要拜相了。然而哲宗亲政时,又将他贬到广东的惠州,海南岛的儋州,苏东坡以六十余岁的高龄过着生活上“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日啖薯芋”的贫穷生活,幼子夭亡,最能理解体贴他的侍妾也病死。在儋州,他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年,直到六十六岁时遇赦北归,却死在路途之中。在死后的七十年里,他却不断获得赐封殊荣,谥曰“文忠”,又特赠太师。

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然而他的一生又是乐观的一生,积极进取的一生,面对现实的一生,也是超脱现实的一生。

【才华横溢的苏轼】

说苏轼才华横溢,一点也不为过,历史上,能像他这样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史学、文论、医药、饮食等各方面都卓有建树的人,环视华夏史海,极为少见。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他的诗、词和散文至今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代表了宋诗的典型风貌与最高成就;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了中国词坛豪放派的先河;他的散文与欧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中最优美动人、自然流畅的。

他的作品中既有描绘自然景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又有心灵抒发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有哀婉凄凉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又有波澜壮阔的“大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作品中不仅有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对山胜景的欣赏,还 有对生活情趣的品味,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美的享受,同时又能得到思想哲理的启迪与文学修养的教益。

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深厚,在书法绘画上,他也表现不凡。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但凭借着厚实的书法功底,他竟能“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而这无不与其心境、才情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书法方面,苏轼在《论书》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这种对书法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识既深刻又形象。

苏轼将书法与绘画、诗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书境、画境、诗境无不体现着他的人格及心境。

【苏东坡的乐观】

在惠州,他自宽自解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他还 说假如自己本就是当地的一个秀才,如果屡试不中,那不也要在这穷乡僻壤过一生吗?

贬谪到海南岛上,这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远的“天涯海角”,亲友们都担心他年迈苍苍难得生还 ,他却唱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苏轼视人生如棋局。辱、穷通、得失,又何必计较?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

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用黑色幽默的口吻自我解嘲,却道尽了自己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