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人小传】

温庭筠(yún)(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在中国的正统观念里,温庭筠是“文人无行”的一个典范,才高而德薄,自负而放浪,就算我们可以赏其文,但也一定要薄其人。令许多人宽慰的是,温庭筠“无行”的一面终于害了自己,他没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否则的话,晚唐史上也许又会多一个奸臣。

温庭筠是太原人(实际出生地应在江南),年轻时便以诗赋名世。他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很受推崇,但他性格轻浮,整天呼朋唤友,喝酒唱歌,所以,科举考试从来没有考中过。

当然,贪玩和学业不一定完全冲突,尤其以温庭筠这样的才子,就算再怎么贪玩放浪,诗赋水平也是当世翘楚。但唐朝的科举制度和宋以后不同,录取的主观随意性相当大,尤其是还 没有像宋朝那样普遍实行糊名制度,所以印象分非常重要。推想温庭筠为什么落第,这恐怕才是主要原因。尤其是温庭筠才思敏捷,考写诗的时候经常给邻桌的考生捉刀,号称“日救数人”。应考的诗一共八韵,他叉八次手就能写成,所以人称“温八叉”。唐宣宗曾经赋诗,上句中有“金步摇”,下句想不出合适的词来对仗,就安排落第举子来对,温庭筠对作“玉条脱”,颇受宣宗赞赏。(金步摇和玉条脱都是女子的饰物,前者是戴在头上的,以金珠点缀,走一步就摇两下,所以叫金步摇,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鬓花颜金步摇”,说的就是这个东西;“玉条脱”类似手镯,套在胳膊上,呈螺旋状,两端可松可紧。)

这就算在皇帝那里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分,但好景不长。唐宣宗喜欢微服出游,有一次在旅店里遇到了已经做了官的温庭筠。温才子没能从微服之中看出帝王气象,出口颇为不逊,说:“你也就是个司马、长史之流吧?”(司马和长史一般是市级领导的助手,这种位置经常被用来安置闲人,白居易就被贬过江州司马,所以《琵琶行》说“江州司马青衫湿”。)唐宣宗说:“不是。”温庭筠口气更狂傲气人。“那你就是六参、簿、尉之类啦?”(这都是县级以下的吏员职位。)唐宣宗回去之后,下了一道诏书,说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温庭筠品德不佳,文章再好又有何用?结果,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县尉,他的政治前途就这样彻底断送了。

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编纂了著名的《花间集》,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词选。虽然1900年在敦煌发现了《云谣集》,夺去了前者“第一”的名号,但以历史影响力而言,《花间集》的“第一”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花间集》收录了晚唐至五代十八位作家的五百首词,但不是为了传世,而是作为歌伎和伶人们的标准歌本。这就意味着词作为一种文体,在初现的时候和“言志”的诗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潜心写诗的人是受人尊重的,潜心填词的人却要被世人另眼相看。整个唐代唯一的一个潜心填词的人,就是温庭筠。他的词被大量收录在《花间集》里,在无数个纸醉金迷的宴会上被无数歌女传唱。

【注讲】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汉朝初年有四位隐士在此结伴隐居,号称“商山四皓”,商山因此知名。温庭筠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离开京城长安,途经商山。

②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悲故乡:即思故乡。

③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商山下的荒村野店里,旅客被清晨的鸡鸣唤起。天空残月未消,板桥未融的寒霜上留着行人的脚印。

④槲(hú)叶:槲树的叶子。这种叶子秋天并不坠落,冬天时仍然存留在枝上,直待第二年新叶发芽时方才脱落。所以“槲叶落山路”点明了写诗时的季节。枳(zhī)花:一种落叶小灌木的白花。

⑤杜陵:长安城南汉宣帝的陵墓,这里代指长安。温庭筠此时从长安赴襄阳,途经商山,怀念长安的生活。凫(fú):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凫雁满回塘”正是“杜陵梦”的梦境。

【名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在这一联里,分别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并置在一起,纯粹的名词表达,没有一个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没有一个虚词,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情绪,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20世纪的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了这种中国式的诗歌写法,大力宣扬并热情模仿,在诗坛上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意象派”运动,这是中西诗歌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