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赏析·李颀

送魏万之京·赏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 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晚年隐居颍阳时,魏万要去长安,和诗人辞别,诗人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诗,表达了对魏万的关心和勉励。

开头两句“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 微霜初渡河”,写诗人听说魏万在微霜初降的秋夜 渡黄河去了长安。魏万的家在黄河北岸,所以想要去长安就必须渡过黄河。哀婉的离歌、凄寒的秋霜,将离愁别绪渲染得更加凄凉 、哀伤。而诗人颠倒两句的顺序,突出离别,也表明了诗人和魏万之间深厚的友谊。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想象魏万去京城途中看到的景象。“鸿雁不堪愁里听”,秋去春来,往返迁徙的大雁就像奔波的游子,大雁凄哀的鸣叫让人不忍去听。这一句承接上一句,进一步渲染友人离去的哀愁气氛。“云山况是客中过”,更何况是身处云雾缭绕的山野中满腹惆怅的游子呢?他们坐在迷茫的云山中,身居他乡异常孤寂,前途迷茫,自然黯然神伤,就更不敢听大雁的鸣叫了。

漫长而孤单的旅途后,魏万就该到潼关了,“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意思是友人在黎明的曙光中向前走,越走越冷,好像是曙色把寒气催来了。长安城里,也许人们都换上了厚衣,家家户户忙着捣衣,准备过冬,这样的情景更容易使 人产生思乡之情。“催”表明天气越来越冷。“砧声多”既衬托身处繁华都市的寂寞,又暗示独居异地他乡的凄凉 。这两句蕴含了诗人的深沉情感。想当年,诗人曾经在长安历尽辛酸,追忆往事,不由发出感慨。“催寒近”和“向晚多”也暗示时间飞逝、人生苦短,为结尾两句诗人对友人的劝诫作铺垫。

最后两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是诗人对魏万的忠告。他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城内行乐的地方,沉溺其中,白白地让大好时光流逝,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一个“莫”字不容友人置疑,表现了诗人的长者风范。一个“易”字体现诗人语重心长,感情真切。这两句情调沉厚悲凉 ,但感情真挚。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长于炼句,将叙事、抒情、写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句与句之间承接自然,层次清晰,语言淳朴恳切,情感深厚细腻。诗人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对晚辈的谆谆劝诫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后人点评】

明朝顾璘评:“此篇起语平平,接句便新,初联优柔,次联奇拔,结蕴可兴,含蓄不露,最为佳作。”(《批点唐音》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