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赏析·李商隐

夜雨寄北·赏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商隐客居巴蜀,写下这首诗寄给北方的妻子(一说朋友),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首句一问一答,顿挫跌宕,和谐有致,极具表现力。意思是说:“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现在还 确定不下来啊!”羁旅愁情和不能归的痛苦,尽在言中。接着,诗人宕开一笔,写此时眼前的景色:“巴山夜 雨涨秋池”,夜 雨还 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密密麻麻,涨满秋池,弥漫整个巴山夜 空。夜 雨弥漫整个夜 空,其实,也弥漫在诗人的心里。诗人寓情于景,将思乡情怀写得缠缠绵绵。接下来,诗人没有继续倾诉愁苦,而是由眼前景色,生发开去,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的美好愿望。构思新颖,出人意料。但细品起来,又字字发自肺腑,情感真挚。“何当”两字,暗含表达愿望之意,呼应首句,这句话也就是从首句中引申出来的。诗人憧憬着未来两人团聚,“共剪西窗烛”,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却话巴山夜 雨时”,此时诗人只能“独听巴山夜 雨”声。夜 不能寐,诗人独剪残烛,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之夜 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来信,而归期无准,可以想象,他当时心境该是多么苦闷、孤寂。而诗人却越过现实孤苦境况,跳笔写未来团聚时和家人欢乐地讲述今夜 雨。这正是以乐景写哀情,未来的乐正反衬出今夜 的苦;而今夜 的苦又将成为未来剪烛夜 话的话题,又增添了重聚的乐。此时,诗人内心苦与乐交织在一起,回环对比,缠绵悱恻。这不禁使 我们联想到,此时诗人的心也许早飞到了北方的家里和他们团聚呢。结尾意蕴悠长。

这首七绝小诗语言通俗简洁,表达却曲折起伏,委婉蕴藉,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后人点评】

清人纪昀:探过一步作结,不言当下云何而当下意境可想。作不尽语每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玉谿生诗说》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