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诗意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的意思及赏析

石壕吏

杜甫

暮投1石壕村2,有吏夜捉人。老翁逾3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4怒!妇啼一何苦5!听妇前致词6:三男邺城戍7。

一男附书8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9,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10有下孙11。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12。

老妪13力虽衰,请从14吏夜归,急应河15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16语声绝17,如闻泣幽咽1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投:投宿

2石壕村:今河南省陕县东七十里。

3逾:越过;翻过。

4一何:何等,多么。

5苦:凄苦。

6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7戍:守卫,保卫。

8附书:捎信。

9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10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

11下孙:正在吃的小孙子。

12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3老妪:老妇人,妪:念“yù”。

14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5河:今河南省孟县,应:应征。

16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17绝:断绝,没有。

18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官吏的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凄苦!

在询问中,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也是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失去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儿媳妇还 没有离开这个家,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如果你们非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衰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 能支应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但似乎隐隐约约听到的哭泣咽声。天亮后,我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好单独跟逃走又回来的老汉一个人告别。

【简练之美】

诗人笔下的《石壕吏》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并不简单,但诗人仅用120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文字非常的炼。“暮投石壕村”,这一句就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诗人当时的处境;“有吏夜捉人”,也仅仅一句,就直指当时朝廷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广大人民生活的苦难;兵吏与老妇的对话,展开了一幅情景融、催人泪下的血泪画面。结尾一句“独与老翁别”,表现了劫后逾墙而逃的老翁,归来不见相依为命的老妻的悲痛,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也对整个故事进行收尾,故事简练,深沉有力。

【赏析】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诗人的“听”把事情的整个过程表述出来。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明了对立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再写“吏”了,但“吏”的蛮悍、横暴,在老妇的回答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可谓一张一弛,曲尽情态。一问一答,构成了矛盾,激起了波澜,同时又为下一笔转折设下伏笔,更显婉转曲折之势。因此,在写记叙的文章时,对于人物的对话,事件的发展过程,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艺术效果。

【启示】

本诗官吏和老妇人的对话过程中,官吏是嚎怒,老妇人是哭诉,这是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产生的不友善的行为。如今,是和平年代,和谐社会,我们应该懂得尊老幼。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 应该尊敬别的老人,护年幼的孩子,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养成尊老幼的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杜甫《石壕吏》诗意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