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思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1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曾住3。

想当年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5,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6,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7,一片神鸦社鼓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京口:现在苏镇市,因临京岘山、长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182-252),字仲谋,曾在京口建都。孙权是长沙太守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东,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东之主。

3寄: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长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草草:轻率。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对手的重创。

6“四十三年”句:辛弃疾自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这首词的时候相距四十三年。

7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450年,他曾挥兵锋南下,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北岸,并且在长北岸瓜步山建立了行宫,也就是佛狸祠。

8神鸦: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做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山存在千古,但孙权那样的英雄已经无处找寻了。当年歌舞繁华的景象和英雄的事迹,都在风雨吹打的时光中流逝。那夕中的普通街巷,人说是寄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刘裕带兵征讨,气势如同猛虎,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了北方。

元嘉年间,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兴兵北伐,想再建立父亲那样的功业,但草率起兵,只落得自己被追兵驱赶,仓皇失措。转眼四十三年过去了,再遥望北方,还 记得当年扬州一带的遍地烽火。往事不堪回首,沦陷区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满是祭祀的声音!谁还 来关心廉颇老了、饭量如何?

【踟蹰之美】

这首诗中的辛弃疾,阐释了什么叫做“意踟蹰”。从二十三岁追随南宋以来,辛弃疾就怀着一腔报国热情,他背井离乡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本想收回控制在金手中的宋室国土,六十六岁那年,他被朝廷起用。辛弃疾初到抗战前线镇,准备北伐。他建议朝廷把伐金之事委托给元老重臣,但不被韩侂胄采纳,还 被降官。后来索把他调离镇,不许他参加北伐。无奈和痛苦的辛弃疾只有登上镇的北固亭,瞭望长以北的广大地区,感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写下这满是历史典故与报国无门之苦的词句,但是他的灵魂深处,依然有一颗拳拳国之心。

【赏析】

这首诗中有很多典故,初学古诗词的人可能会觉得难懂。当然,辛弃疾不是为了别人而写作的,所以没有考虑读者对象,只想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所以他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在写答卷、信件、通知等格式的文章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生僻的用字,否则只会让文章突兀,适得其反。

【启示】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他曾经负荆请罪,也曾在赵括纸上谈兵之前智慧赵国大军,但是后来被赵王免职。赵王想再用廉颇,又担心他年老体衰,就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一顿饭吃了米一斗,肉十斤,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身体很好。但是在廉颇仇敌的指示下,使者告诉赵王说廉颇还 能吃,但是一会儿工夫就去了三趟厕所。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用他。这个典故用在这里,也是告诉我们,不要偏听偏信,否则就会产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