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的意思及赏析

虞世南《蝉》的意思及赏析

虞世南

垂绥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②秋风。

①绥(suí):古人结在下巴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相似。

②借:依靠,依赖。

须形如帽子系带的蝉一年四季以清澈的露珠为生,鸣叫之声从茂密的梧桐树上传出。因为它停的位置高,所以声音传得远,并非凭借秋风。

【独立之美】

虞世南的这首《蝉》是唐代最早出现的咏蝉诗,其中塑造了一个独立、清廉的蝉。“饮清露”说明它廉洁、朴素,仅仅靠清露生活;“疏桐”是蝉的生活环境,也是清幽深邃的。“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这一句概括了蝉的个:不凭借秋风这种外物来增加声势,而是靠自己站得高、有能力。这一句被后世用来形容那些立身高洁、赢得成就的人。

【赏析】

荀子在《劝学》中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是在赞美那些善于凭借外物、把握机遇的人,但是虞世南一反常论,赞美蝉不凭借秋风,依靠自己的实力来“声名远播”。这种写作方法的要领在于,从人们熟悉的典故和常识入手,反其道而行。

【启示】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虞世南在这里同样强调的是人格的美和力量。虞世南本人就是一个拥有“蝉品”的人,唐太宗曾屡次称赏他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虞世南也是一个“居高声自远”的君子,他的人格魅力让后人敬佩、效仿。学一首古诗可以增加学识,学古诗背后的神,可以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