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婚后悲情的“放大镜”和“显微镜”

连续几晚上后黑灯瞎火的和那个金家泡在一起两个多小时,只是为了在电视剧各种过度和虚假的阐释以外,寻找一个解答。我只不过是凭着一股连做记者时也没有的寻求真相的热情,想撇开别人所有客观的影响和定义,自己来给燕西和清秋结婚后不到一年的种种悲剧找一个主观解答。

书比电视剧好就好在,还 不至于绝望得如此彻底。小怜和柳春还 终究是给跨越阶级身份和金钱的情提供了一个最佳案例的,或许燕西和清秋两人,还 不至于差得如此之悬殊。然而,清秋婚后一直提到的“齐大非偶“四个字,或许也仅仅是她自我安慰这桩婚姻,又或是来麻痹掩饰自己虽身为高傲的女读书人,却依旧抵挡不了以金钱打底而铺陈开去的华丽漫之殷勤。

书比电视剧还 好在,不用形同虚设欧陽这样一家子,有才又志坚的儿子暗恋女学生清秋,母亲又与总理有着一些当年的风月之情,似乎还 嫌这个大家庭不够混乱,硬是得将其人物关系搅成一锅粥了才甘心,此外,又是所有此类电视剧的通病,清新动人的女主角就算落到被丈夫冷遇的下场,也总得有另一个不离不弃的男子在远方默默注视和守护。只被一人所,那样的女主角似乎也太没魅力了罢~

现在回想起初中时偷偷开电视追看《金粉世家》时,唯一记住的那几个漫和心酸极致的情节,不能不说编剧还 是很给力,以及相当结合新世纪年轻人谈恋的心理的。当然,燕西经典的那句“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变过”,自然也是如出一辙的。当初的自己如此相信情,还 硬要以这句话作为凭证,觉得不是燕西变心了,只是时局和家境的变迁,让他不得已从白秀珠那里另谋出路,那一种迷乱的心智和祈求自我认同的渴望,让我便十分十分地愿意去谅解他,即使他对清秋万般冷漠无情甚至讽刺挑衅,还 是觉得,他心里没变过,仍是,就够了。

也许时隔七年,自己看待情,解读情的眼光早已不同了,以为有情就能攻克万难的年纪早已化骨入土。的确,砸下重金的风花雪月太能“乱花渐欲迷人眼”了,以为生活不愁,清秋可以自看自的书,燕西可以自取自的乐,彼此维持一份不算太热切的感情,应该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然而两个志趣大异的人,吃喝不愁的境况下,也许还 能和和气气地保持一份夫妻情,总理一死,境遇大变,燕西又没有那份下个台阶,好好过日子的心,自然是悲剧一个。

其实觉得,婚姻生活闹到不堪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境地,一半是时代境遇所致,另一半是两人格所致。而最要不得的则是那种“放大镜”和“显微镜”效应,新婚燕尔不过是碍着面子不想让那帮狐朋狗友以为他怕老婆,而慢慢慢慢口头禅就是“我怎么能让你干涉我的事”,而渐渐渐渐清秋的话句句听来是讽刺。一个林黛玉似的动不动就病着躺着看书的妻子放在家里,看着连房间里的一个摆设都不如,都不顺眼。

就当是“奉子成婚”这一步,把清秋的急躁和矛盾全都着爆发出来了,而书里则是把更多的笔墨用在大家庭妯娌的挑拨离间和勾心斗角上。悲剧已是天注定,只是连带梅丽也带着哭腔说,“你们是自由恋结合的,也闹成这般下场,我也不能够相信情了。”

我也找不到答案,也并非得找到我自认的答案。豪门究竟是要败落的,小说的命运自由人来定,清秋也自知慕虚荣了一点,经不起纨绔子弟的那点诱惑,然而人的弱点也是人的真实可贵之处。

喜欢清秋,是喜欢她得起也恨得起穷得起的一份骨气,讨厌秀珠,也是讨厌她那一份故作姿态,非装作不,恨非装作不恨的意气用事。谁和燕西更为合适呢?可男人,无非是两个都要罢了,有何况是那样子生长大的一位少爷,清秋的小清新口味特别如自己世界里的天外飞仙,秀珠的小资情调又契合自己环境里的朝生暮死,如不能两全,只有悲剧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