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自清作文1000字

之前看过一本《论语》的解释,对书中关于“雅和俗”的一个章节印象颇深。之后我开始觉得,生活在过度繁华之中的人们,难免会沾染上一些让人们不大喜欢的市井之气,难免会变得有点浮躁。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些方法,可以让生活在尘世之中的我们淡然一些,清高一些。在一个秋日带着露水的早晨,我走进这片竹林,希望它可以给我想要的答案。

十月,秋的气息渐浓了。我看见街边的树已开始或多或少地脱落一些叶子。那些泛着黄色或是红色的叶子飘飘摇摇,在城市带着浓重烟尘气息的风里打着转子,最终落在灰黑色的水泥地上。了无生机。然而,在我走进的这片竹林里,依旧是满眼的碧绿,满眼的苍翠,满眼的勃勃生机。飒飒的秋风里,这种独特而美丽的绿色显得无比鲜明。

现在,在经历了大半年风雨的洗礼之后,它们开始绿得深沉。那是一种透着黛色的深绿。它很浓郁,但不昏暗;它很鲜明,但不轻浮。正如你在晴朗的午后邂逅一位端庄静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素色长裙,画着淡妆,身上透出一股睿智的气息。或是穿越回古代,在静谧而美丽的小圆里遇见一位身材颀长,手执书卷的儒雅先生。它很神秘,带着一种难以让人猜透的气息,可是又让爱它的人觉得无比亲近。这种绿色带给人的感受才是最纯净,最高级。我久久凝视着这种属于纯净之源的绿色,这种颜色似乎穿透了我的灵魂,直至思维最深处。

是啊,从春天里一株幼嫩的笋到秋日里一棵挺拔的竹,它们经历了太多风霜的洗礼。在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润下,那些笋一层层褪去泛黄的“外衣”,露出的,是翠绿而坚韧的竹节。人们说,竹是君子。是啊,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蜕变,剥去了世俗的外衣之后,露出来的才是最纯洁、最真挚。我不知道,当那些即将成长为竹的笋在剥去了那些“衣”时会有什么感受,但我知道,那必定是痛楚的。因为成长,是一场痛,而这,就是竹的成长。当成长以挫折和磨砺的形式来剥去你用来掩饰的外衣时,露出的,定是一颗最清高,最坚毅的心。

我从竹林的小道中穿过,轻轻地抚摸那些清高者和竹节。那里,既是它们的伤疤,也是它们的经历;既是曾经的辛酸和痛楚,也是它们引以为傲的坚强和清高。是啊,只有经过了成长之痛和岁月之苦,内心才可以真正做到一尘来染,因为那时世俗对你来说早已不是困扰。

立足竹林中央,任由思绪穿越回千年之前,苏老先生的屋后是否也会有这样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呢?我不知道他为何如此爱竹,也许是以竹自喻,也许是想从竹身上学到什么,亦或许,是希望竹能带给他宁静。但我敢肯定,竹的精神早已汇入他的文学作品中。年轻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是他的理想;中年时,他欣赏的是“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情景;而到了老年,却是“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从容。从苏轼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历代文人所特有的竹的清高。

倘若有竹在林,倘若有竹在心,便可淡然,便可自清。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