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遗韵之三门源

山水傍村,三门源地,仿佛回溯历史,进入一个古老的时代。踏蜿蜒小巷,淌一泓溪流,望粉墙黛瓦,嗅一袭芬芳,促山水之情,与自然共生,印象中古村落的模样便是如此,但,三门源不仅仅局限于此。

三门源坐落于石佛村,村子向南,三面群山环绕,山峦高耸入云,岈然洼然。村子在山中却沃野千里,豪迈之气也因此油然而生。村子北高南低,北面的山峰重峦叠嶂,南面的缺口吐气纳气,一步迈入篆刻着“三门源”大字的牌坊,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期待,因为这意味着你已迈入一个异样的现代。踩着悠悠的步伐,从小路一直前行,便到了村口的石桥,抬头,一排排经岁月洗礼的老舍映入眼帘,沾染着生活的气息,沿袭着清代民居的特色。如果要说建筑之精华,则以村东叶氏民居为代表。

叶氏故居,百年风霜,物是人非,而门口直立如门神般守护世代叶氏子弟的“古树”,则百年未老,青春依旧,守望着古居的盛衰,见证着叶氏家族的繁衍更替。古居高大气派,人在其中,感觉很渺小,无法把所有尽收眼底。古居主体建筑有五座,现存三座,分别提有“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正门,阁楼,檐角,无一不令人惊叹,拍手叫绝。整体布局严密,有规有矩;细节精巧秀丽,又气势磅礴。厅内栋梁粗壮,足以支撑整座栋梁,梁架结构独特,使我恨不得钻入其中,好好研究。传统汉族的藻井,梁柱,走马楼,天井与窗棂也不少。采用天井是为了调节空气,使厅内舒适明亮,一眼望天,真可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布局则为常见的三进两面三刀明堂。木雕,石雕,砖雕“三雕”附在这些实体建筑上,布满室内。“八仙过海”“鲤鱼跃龙门”等极具文化风韵的神话以雕刻的形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无一不体现着民居主人高昂的追求与信念。砖雕上一幕幕的戏曲更是罕见的珍宝,“环堵生春”门楼上《雪里访普》这幅砖雕,描绘了宋初赵匡胤当年初登基业,四方不宁,雪夜在侍从陪同下到大臣赵普家。赵普正在烛下读书,听叩门声,唤家人秉烛启门,迎接龙主,共议天下大事,展现了宋初安国定邦的情景。四个人物神情不一,却呼之欲出。有赵匡胤豁达大度,招贤纳士;有侍从忠心耿耿,提灯叩门;有赵普喜出望外,催人开门;有家人虔诚上前,迎接圣上。

村边有座著名的饭甑山。其名源其形,山顶锥形火山口似一只硕大无比的饭甑(其名形象、实在、接地气)。至于此山,苍穹翠丽,云烟飘渺,层层叠叠,物我交融。此山虽无西山“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之势;却有西山“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之感;有西山“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之情。而有关饭甄山也是有一段著名的传说故事,也就是“樵夫遇仙”。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饭甄山下有一个后生,名字叫叶喜,从小父母双亡,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为了生计,他每天天一亮就上山砍柴,然后将柴木挑到山下去卖,换回米面。但后来能砍的柴越来越少,他们的生活也就更加艰苦。一天,叶喜来到白佛崖下,天还没有大亮,他就登上了白佛崖,崖上竟有一个山坞。有田有地,有水有物,鸟语花香,堪称“人间仙境”。叶喜万分高兴,往前继续走,有一个不大的水潭,潭水清澈见底,喝了一掬清泉,他觉得透亮甘甜,清爽无比。之后,他砍了崖上的些许柴木,挑下山崖,去集市上卖。第二天,他又上了白佛崖,打算去喝几口清泉。无意中,他抬头一看,顿时目瞪口呆。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昨天被他砍过的青竹竟然长成了昨天一样的高大。但他没怎么在意,就这样,连续十几天,那些柴木,他砍了又长,长了又砍......他觉得奇怪,就把此事告知奶奶。奶奶听了之后,笑笑说:“也许你遇到山神了。”后来,他夜晚偷偷上崖,看到了一位仙女手托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从潭水里慢慢浮出,妙手一挥,柴木便恢复如初。那仙女却也对着潭水梳妆。叶喜看呆了,情不自禁叫了一声,那仙女赶忙跳下潭水。叶喜赶忙冲到谭边,却不见那仙女的影子。而潭水却由紫变红,逐渐变得浑浊。潭水冒气了水泡,越来越大,冲出白佛崖,飞流直下,形成了今天的白佛崖瀑布。所以饭甄山与白佛崖瀑布也有一段不解之缘啊!但这毕竟也是传说,给白佛崖和饭甄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这神秘色彩之下,人们希望去拨开迷雾,探寻这一切迷茫的东西......

当你走进这一片迷雾,你会挖掘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物,你会了解到你不曾知晓的文化,你还可以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一份你未曾注意到的真情。历史纵使流淌,但,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你可以懂得更多。无法遗失的历史,恰到好处的故事,美轮美奂的迹象,这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山与村高低错落有致,远观凝而不动,恰到好处;而走进一望,群山之下的村落却有一番风味,便是在也难望此景。白墙青瓦,绿树成荫,小河淌淌,高山相辅,促成了一幅江南民居山水画。

古老民居仍然保持着旧时记忆,封存着以往的过往,而我,一直保持着儿时的美食味蕾。“开洋豆腐干”就是其中之一,它滑而不腻,弹性十足,虽素,但隐约有几分荤意,美食和美景最搭。这豆腐干扭曲成弓形却不断裂,味鲜可口,被人们称为“素火腿”。开洋豆腐干又是一种风味小吃。龙游老辈人记忆中的豆腐干是零食,也是下酒、配粥的佳品,曾是一种奢侈而风靡的食物。里头包着晒干的虾仁,虾仁的土话就叫‘开洋’。那时一块豆腐干两毛钱,不便宜,是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零食。逢年过节,龙游人去走亲戚,就带上一些开洋豆腐干。于是就有人会问,如此美食需要何种繁杂的制作步骤?

记忆中外婆就有这手绝活,她为我们做过一次又一次美味的豆腐干,这是我童年的味蕾。外婆常常趁着我们睡觉便开始了这繁芜的制作。一般在夜里两点开始制作豆腐干。一块成品豆腐干要历时两天才能完成。大体做法与寻常的豆腐干类似:黄豆泡开,磨浆烧滚,用纱布滤浆再点盐卤,做成嫩豆腐,打碎后做成老豆腐,包进布里。记忆中,最令我感到幸福的便是每一次滤浆后,总有满满一大盆豆浆或豆花在等着我和姐姐,浓厚的豆浆加上少许白糖,或是豆花加上酱油、葱花和榨菜,这可真是人间美味啊,想起来都垂涎三尺。和普通的豆腐干不同的是,开洋豆腐干在老豆腐包进布之前,要撒上晒干的虾仁,虾仁的海味夹杂着豆腐的清新,这是陆地和海洋的亲密牵手。接着老豆腐压榨成干,形成初胚,通过碱水煮至表面光滑,用水漂清杂质,加入香料卤制完成。整个制作过程中因要不停打浆、滤浆,因此作坊中始终萦绕着浓郁的豆浆香气,奶白的豆浆去水裹布,不断通过挤压、压榨等工序析出水分,最终豆腐成型。压榨豆腐干时,最正宗的是将有 “胡”字的锡印盖在豆腐干上,最终出来的豆腐干初胚就留下专有烙印,胡记开洋豆腐干是龙游顶顶有名的老牌子。但在寻常人家,就比如外婆制作时,是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的留下字,但味道确实丝毫不差胡家制作,但我们总把外婆的爱与商家相提并论,这个上面虽然没有字,但有爱啊。

齿间遗留的记忆是,外婆盛的满满的豆浆和当做小食的开洋豆腐干,浓浓的爱意布满心间。但不知为何,乃至时过境迁,后来,再美味的豆浆与豆腐干也比不上外婆亲手为我们准备的浓浓的爱。

那时的我们总是在漠视这一份爱,而如今外婆已不在,这份爱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情怀。所有的一切,仿佛是这么的平常,但在我们心里荡起的波纹久久不会散去。趁记忆未老,趁今甚美,趁爱亦浓,谨记这份情。豆腐干虽淡,确是我爱之依托;三门源虽小,确是龙游之美华;龙游虽小,确是国之一份子。三门源,是我的故居,是我无法忘却的回忆。

谈及于此,意犹未尽;沉浸于此,止步于内。村庄各处绵亘着耕地与田圃,月光下翠植、高山、细流、民居,像罩了一层薄纱。村外的土地早已沉睡,雾气缭绕,静谧之中,虫声起伏叫嚣着山村秘闻,似乎有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牵引着我拨开迷雾,再去看看古老的三门源,我永远的家园。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