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细致与螺丝钉

每一次考试过后,总会有同学唉声叹气地感叹:“XX题扣了八分!粗心呐!”“我难道比你好?XX地方就是因为漏了XXX这个词,十分没了!”……咋一看我的试卷,被粗心大军标上的红叉叉醒目不已,只能学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黯然神伤,或似李白的“欲渡黄河冰赛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一意茫然了。难道严谨细致似虚有其名的吗?我们真的逃不过粗心和大意的魔爪吗?

举个例子吧!细想离我们千里之外的欧洲,发生的在同一个问题上近乎相同的事情。在欧洲,德国与法国汽车价格相仿,德国汽车销量却普遍比法国汽车更受欢迎。英国著名管理大师马尔﹒多普深入两国汽车工厂一看究竟。惊讶地发现,两国汽车质量近乎相同,可为什么德国汽车总是比法国汽车销量高呢?原来,多普发现,在拧螺丝时,德国人总会比标准多拧一圈;而法国人生性浪漫,在相同的条件下总是少拧一圈。积累下来,产品的耐用程度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德国人的汽车卖得比法国人的多。

不仅仅是在卖汽车造汽车上,更是在其他工作时,人们往往是因为在某个地方“少拧了一圈螺丝”,最终的成就与他人有着天壤之别。多普称之为“多一圈定律”。

所以,我认为考试可以说就是形式主义的“造汽车”,每个人对自己学业的复习温习程度就是造汽车的“拧螺丝”,每个环节,“多拧一圈”的人“造的车”将在总体上更受欢迎。也就是说,严谨和细致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学习每一步“多拧一圈”就大概了。每一个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就连德国人严谨时也可能会有点粗心。

然而,这种粗心或者大意是可以避免的,孔子曾经面对弟子说:“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我们只要像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做事多提提神,下课少嬉闹,多温习不就逃过粗心和大意的魔爪了吗?又说,每一次因为粗心而失败,不要因为粗心而懊恼,真正不粗心的人,总会总结失误而改正的。做多拧一圈的螺丝钉吧!总会有收获的!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