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土壤作文2000字

黑夜囤积在这一方土地,为伫立于尘沙之巅的莫高窟平添了几分迷离的深邃。点一盏灯,和着雨滴的清脆鸣响,迈着轻且慢的步伐,生怕打破了这番庄严的寂寞。我的手在无知的黑夜里小心地触摸着四周的石壁,那不是冰冷的石材,也不是朴质的木材,是精妙绝伦的壁画瑰丽。手指沿着凹陷勾勒着,仿佛在描摹着这传承了千年的不朽文化。灯里的火苗跳动着,它的光芒与流动的月光交汇着,沉醉于每一颗沙粒,每一尊佛像。古老将我带入旧绪,梦回前朝…… 

岁月中的荡气回肠,沙漠,古城,风烟,在这条富有异域情调的大路上,绵亘远长。佛光耀后世,西出阳关的沧桑,玉门关的荒凉,这片圣地,既是沉淀也是传承。通往古印度王国的路且长,留下了骆驼客重叠的脚印和幽幽驼铃。神秘的丝绸之路,第一眼便是浩瀚,百丈雅丹,千里戈壁,尽收眼底,我仿佛看见前行的人携着天朝的珍宝走向远方,归来的人收获着琳琅佳品。昔日大汉天威,让这路上满是兴盛成就。起风了,风里携着无数细沙,有些狂躁地拍在我的脸上,思绪被硬生生地拖了出来,所望见的却是满眼的荒凉。 

望不到边的寂寥吞噬了整个沙漠,脚印是有的,只是走着走着就断了,断得毫无征兆,断得让人唏嘘。可我们能察觉到,真正断的不是脚印,而是文明。我似乎看到骆驼客的眼里没了渴望,听到铃铛不再清脆作响,大漠的风只能呼啸。不知是风吹干了我的眼,还是心中一丝丝的悲伤,我的视线模糊了。此刻,我臆想着有一天:这里,落日黄昏下,依然有天国的锦缎,有悠扬的箫声,有僧人的祈祷。 

文明,在源远流长中共生,它们活在人们的记忆里,那些温柔了岁月的美好,是上帝忠诚的儿子,是人类旅途的伴侣,是光芒万丈的繁华。历史的齿轮任在转动,时光一点点的流逝,而它们却也跟着时光的脚步一点点的消散,在触不及防的时候宛如缕缕云烟去了远方。 

文明有种种,就像在故乡的这片土地上,川剧是属于我们最珍贵的国粹。传统的四川人喜欢聚在四四方方的茶楼里。飞檐反宇,红灯木雕,歌台舞榭,古色古香。客官们听着台上川腔里的爱恨情仇,缠绵悱恻;喝着功夫八宝茶;看着旦角和小生画着浓妆,一颦一笑,绘声绘色,好不快活。变脸,手影,木偶,滚灯,吐火,这些流传的桥段和戏法被演员们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的茶楼里满是谈笑风生的生活细碎。如今那些爱赏剧的人,却都已慢慢老去。曾经热闹满堂的茶楼变得越发的寥寥。剧团里大都是过了年纪的老生,他们总说:“每过一个冬天,就会少一排人。”陈旧的戏台,昏暗的戏场,破败的桌椅,和年纪已经老迈的观众,就连掌声也变得无力和颓废,一切都是旧的,川剧似乎成了只有老一辈才能懂的艺术,那些演了几十年的草台班子还在重复着娴熟的动作,而他们,却已后继无人。文明流走了…… 

似乎是在纷纷扰扰中,年轻一代的心境也在世俗中沉浮,在越发浮躁繁华的世界中,我们渐渐遗忘了那些传统的表达,而只追求一时的喜乐。我们变得无法简洁朴素地表达自己,变得物质且老练。此刻,真正需要的是远离喧嚣,静心地回望过去的滴滴精华。如若,诗词歌赋是最好的慰藉。 

于是,我们真正要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心无挂碍,惬意悠然。只能寻见唐诗宋词里,那些质朴的词藻因为汉字的魅力而变得越发风致,我们能在诗歌里洞察着文豪的人生。我们感受到:李白诗歌如烈酒,刺激着每一个五官,酣畅淋漓;杜甫诗歌如茗茶,醇香雅致;苏轼诗歌如井水,清透无暇;辛弃疾诗歌如咖啡,初品苦涩,再品弥香。这些意气风发的少年,捧着诗文,背着笔墨,随着塞北江南河山河西,踏遍山山水水,走进岁岁年年。我们试着在他的风月里,感受他的真爱;在他的辛劳中,体会他的洒脱;在他的报国之志里,沸腾热血;在他的闺阁之情里,幸福一生。“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大地上。”这真好像是海德格尔体会过这般人生,才触发的诗情。这般享尽清欢,才得以平复心境,任其流淌。 

文化传承,书香四溢。文明背负着伟大的使命在前行,却是满满的失望。可它似乎明白,人们定会在某时某刻从混沌中醒来,开始打量这未知的世界。正如红楼梦中道“凡间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你还去吗?我要去。”它定会欣慰地展开笑靥来拥抱你。 

跨过酸涩的成长,降服多年的心魔,需要时间与宽容,需要温暖自身的力量。这仿佛是场梦,梦里的人醒了,他们开始学着爱惜文明,学着感受那为人称道的美丽。 

文明的种子还没有枯,在悉心灌溉下,这可爱的小生命,尘埃落定,它又开始扎根,发芽,再一次枝繁叶茂,苍翠满枝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