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苦难

洛克说“人人都追求快乐”我不否认,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快乐确实是我们的保护色。人们的趋利性将自己隐藏在隐形的躯壳里,曾今的苦难视作屈辱将其埋葬。展现的是毫无痕迹的无瑕人生。可是,何曾无痕?将其抹去之流也许曾对待苦难的方式也显而易见,而大方之流留下的哪又是苦难呢?

曾经,在波涛汹涌的文化巨潮中,在浊浪漫天的政治风波中,在大江大河的南渡北归中,中国文化守拙、承受、拥抱。面对眼前泛滥成灾的苦难,迎头而上,举手接受,舒心拥抱,如此一份,无畏与坦然令人不禁感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份他们面对而又已度过的苦难何曾掩饰,何其须遮盖。他们对待苦难选择相遇并非逃避的姿势令人神往,赞叹!

苦难本身并非有意义,我们也无须寻找它并刻意追寻摇旗呐喊自己寻找之路。

未经历苦难之人有如简媜这般拥有赤子之心,一尘不染,用心绘画生活的人,但经历苦难之人眼前便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坦然,一条是痛苦与呻吟。

选择了前者的眼前由历史证明必是一条阳光大道。熟知的汪曾祺老先生,一颗童心,一支钢笔描绘了多么朴实平淡又丰实的西南联大生活,你又可曾看出他背后那文革冲刷留下的印迹。据他自己回忆,那段生活不算苦,只是劳动,确实地体会了工人的辛苦。丁玲同志说那是逆来顺受,我觉得不好,太苦,叫随遇而安吧!如此境界,终成一代大家。我们推崇感叹的是苦难本身吗?不是,是他对待本不属于自己命运的坦然豁达坚持,所以他成就了自己,也鼓舞了我们。

王小波说自己年轻时觉得自己是一头牛,,什么都不怕,老了觉得自己是一头老牛。听来甚觉小波之幽默名不虚传。一笑之余,这份沧桑过后的豁达又几人拥有,不觉苦涩。海子年少写诗,愿做远方忠诚的儿子,一人将此火高高举起投入于神圣的祖国。世人讥笑,现实残酷,他坠落了也失败了。他受人尊敬,而他没有拥抱苦难,令人惋惜!

史铁生在病隙中写道:“我感谢这一切”,确实,我能理解这份由衷的道谢,人生永远在追逐奔波,我们追求宗教里所说的“圆满自足”一心想看终点,企图绕过一切障碍。

但存在终须伴随苦难,前方的目标只有在追求时才会存在,无法也无须抵达。有时候,少看远方,注重眼前这“恼人”的苦难,去拥抱它,坦然接受它,化之为动力与希望,那么路自然是一条阳光大道。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