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作文800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的幼年并不安定,三岁丧父,随母颜征在移居他地。孔子小时便已与众不同“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少时家境平寒,十五岁时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做过管理牛羊的“乘田”。曾学理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三十岁已博学多才。成为一名有名的学者,并在乡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他三十岁时,便已开创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便是一个“仁”字,仁即爱人,仁者爱人。他把仁作为他的行为准则。使仁与礼相互作用,主张君王对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从而实现“大同”的天下。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与许多其他的古代名人不尽相同。同样是早年丧父,同样是家境贫寒,同样是发奋读书。但他与许多其他人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他成名之后,便在鲁国做起了宰相。然而有一次,他见鲁君沉迷于酒色,三天不理朝政。便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从此周游列国。

对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认为他像别人认为的那样神乎其神。这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我是十分推崇的。他也有许多的名句,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都是有许多道理的,也阐述了许多为人学习的方法。但我不喜欢他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不懂变通。

他总把仁作为他行为的准则,嫉恶如仇。在鲁国,见鲁君三天不理朝政,便拂袖而去。其实他本可以再忍受,得到鲁君的信任后,便可以独揽朝政,再推翻鲁君。到时候他不就可以在鲁国推行仁的思想了吗? 当然有人会说那违背了君子“可杀生而成仁,无求生而害仁”。是的,我并不反对,但一个真正的君子可以为了百姓而牺牲自己的仁。

鲁迅曾说过,历史不容细读,细读后,发现翻来覆去就两个字“吃人”。是的,这不是任何英雄电影,不会有主角不死的光环,不会有神秘人在危急关头出手相救,不会突然得到武林绝学。这是历史!

孔子他不知道。他的眼中只有那唯一的仁,他弃其一生去寻找并发扬那个仁。他知道君子要讲究仁义,但他不知道仁的目的有时需要不仁义的手段。他——不知道。

其实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一百个人眼中便有一百个孔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孔子。在我眼中,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却不是一个成功的人。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