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评“诸葛武侯”

看完《三国演义》,觉得最不明智者要数“诸葛孔明”。君有不信,且听我徐徐道来。三国中,蜀国最为正统,刘备是汉朝皇叔,而蜀地之难又难于上青天,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蜀国为什么会最先灭亡,全是诸葛武侯的“功劳”。

第一,“火烧连营七百里”——诸葛亮的失职。在刘皇叔称帝后,借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擒获后遇难之故,倾全国之兵力亲征吴国。古时,若皇上亲征,应是有必胜的把握。此时,刘皇叔亲征,作为军师的诸葛亮理应陪在身边出谋划策的,但他却在成都优哉悠哉。如果国中有大事须丞相亲自过目,难道还有比对外战争更大的事吗?诸葛亮明知刘备不善于行军打仗,特要马良将主子的行军布阵图及时送到成都,亲自过目。兵法云:兵贵神速。想必这个诸葛亮也是应该通晓此理,等他知道布阵错误时(连当时魏国皇帝曹丕都知道刘备布阵错误),按当时的通信条件,不可能一两日内将他的意思传到的。结果,在马良传达诸葛亮的意思的途中,蜀营已成火海。

第二,“此间乐,不思蜀”——诸葛亮的溺爱的结果。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武侯的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无巨细,均亲自过目。这样的工作态度的确令人敬佩,但是大小事务独揽,使后主刘禅没事可做,除了在后宫看歌舞外,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最后在诸葛亮的溺爱中,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除了此间乐,“此间乐,不思蜀”,刘禅还能做什么呢?此外,在他大权独揽期间,没有给别人处理政务的锻炼机会,从而使蜀国的治国之人后继无人,最后葬送了刘备苦心经营的蜀汉江山。

第三,“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诸葛亮的穷兵黩武。这也是被封为武侯的原因吧。在“火烧连营七百里”后,蜀国国力大衰,诸葛亮没有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只是想在他当权时完成光复大汉的任务,留下千古美名。按当时情况,他去攻打东吴,为刘关张报仇的话还能鼓舞人心。谁知这诸葛孔明夜郎自大,以卵击石,去攻打当时国力最强的魏国。也不想想北方获得统一后的魏国,地处黄河中下游(当时为中华大地最繁荣之处),经济发达,上有皇帝曹丕英明领导,下有司马懿的足智多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力大大提高。与这样的强国打,哪有不输的道理。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六出祁山,但均是无功而返。最后一次,把自己的老命都搭上了。连年征战,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更没有好日子过了,南蛮孟获便揭竿而起。虽然后来有“七擒孟获”为显示皇恩浩荡,但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物。

第四,“失街亭”——诸葛亮任人唯亲的恶果。就拿那个马谡来说,与他是义父子关系,因此受到重视。诸葛亮在刘备托孤时还特意问了一下马谡的为人,希望能得到刘备驾崩之前的表扬与肯定,却不料,刘备当场对他进行否决,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结果,在守街亭一战中,被刘皇叔不幸言中,马谡勇当“赵括第二”(比赵括还不如,所以这个第二已经是很抬举他了的),失了成都的门户。而勇将魏延,勇可与关张二人相比,他崇拜诸葛亮,希望能被他驱使。在他的行军打仗中,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英勇作战,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因为长得不好看(被诸葛亮说脑后长有反骨),多次遭到诸葛亮的暗算,在葫芦谷差点命丧火海,无奈他命大,最后比诸葛亮晚死。当然,老奸巨滑的诸葛亮,在自己归西前也准备了置魏延于死地的方法。

南阳诸葛亮,要是地下有知,一定要我小命。请看到本文的各位君子,不要告诉他啊,不然,他亲率七十万大军来打我,我可是抵挡不住的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