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名著读后感1000字

阅读红色名著回味百年征程 -------------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对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访问中国苏维埃红区后写下的游记。今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如今再翻开重温这本书,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多少风雨折磨,却仍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本书作者斯诺曾目睹了淞沪抗战与热河战争,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乃至于妄图称霸世界的企图。可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国民党虽然名义上统一全国,但经过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大肆反共,屠杀进步人士,合中国民主革命盖上一层厚厚的黑云,于是红军转战西南、西北,从江西打到陕西。在漫漫长征路上,多少人为掩护队伍牺牲,多少人葬身于恶劣的环境之中,可没有人提出过放弃。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是党能胜利的原因之一。

长征路上,反动派多次想将红色革命扼杀,于是发动大规模战争,无数的士兵、弹药、火炮、枪支、飞机、装甲车甚至坦克都投入到战争中去,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命令东北军实行“不抵抗”政策,将东三省拱手让于日军。这样与侵略者讲和,却将矛头对准自己人的党派怎么能领导人民走向富强!蒋介石这么做,必须会有爱国志士反抗,果然不久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兵谏”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共同抗日,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张杨二将要求将蒋介石交给人民审判,但我党以大局为重,放过了他,这种顾全大局,敢于反抗的精神,亦是党能胜利的原因之一。

在红军经过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等省时,总是会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些民族大多对汉人抱有一种仇视的态度,如在经过藏族部落时,就有藏民在红军经过山谷时向下扔石头,让红军损失了不少战士,但大多数民族都意识到红军和其他军队不一样,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回民们帮助共产党提供粮食,这些无不说明了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是我党胜利的原因之一,也为如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埋下伏笔。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成立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党的军政要员大多出身于穷苦人家或者目睹过农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惨状。这里要谈一下本书中令我最难忘的情节。斯诺在一九二九年六月曾与其他几位外国友人和屈指可数的赈灾委员会来到西北地区,那时真是一片人间地狱。老实巴交、勤劳干活的农民与他的家人被活生生饿死,但商人、官员、地主却有无数粮食与财产,在警卫保护下花天酒地,真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各地官员和军阀为了自己利益,拒绝救济灾民,甚至靠此大赚一笔,着实可恨可悲,真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红军则是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压迫农民的任何人。我想正因为如此,才有无数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哪怕被屠杀也不肯透露党的秘密吧,才会有无数工人、农民、学生乃至国民党士兵追随红军、追随共产党。无论是机枪重炮或是高山急流都消灭不了这一颗颗赤子之心。想到这里,我欲用毛主席的一首《七律.长征》来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希望我们的党、我们的国还能不断地为全人类、为全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