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300字

【第11篇】

最近,我看了四大名著其中的一本—三国演义 

书中有“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过五个关斩六将”的关羽,有“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乱世枭雄曹操等等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书中讲了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晋的一段历史,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此后,南北之间常有战事发生,但总体来说,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40余年之久。 

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应该要有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赵云那样浑身是胆的气魄,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做一个有胆量,有知识的世纪少年吧! 

【第12篇】

忠心耿耿的赵子龙领着三、四十人,返身又杀回了乱军之中,到处寻找甘夫人、糜夫人和刘备刚生出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刘备的妇人糜夫人意外地投井自杀了,赵云没有因为阿斗的妈妈自杀而扔下他,而是把他藏进盔甲中,杀出一条血坂坡。回到刘备身边后,刘备不知怎样感激赵云,就把阿斗往地上一扔说:“为了这小子,差点失去了我的一员大将!”赵云感动地说:“我无法报答主公之恩,我愿一生一世在主公身边。”

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赵云是个非常忠心的人,他可以为了主公的儿子而去冒送命的危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对刘备来说有多么地重要。主公可以为了保住赵云的命,而不要儿子,可想而知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

做人一定要有诚心,就拿交朋友来说,一定要对自己朋友真诚相待,不要被人看着都觉得假惺惺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人和你交朋友了。就算历史改变,蜀国惨败,赵云也一直会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因为刘备对赵云的恩情数不胜数,赵云更不希望自己是个恩将仇报的人。

【第13篇】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应该都读过吧!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叫做桃园三结义,讲的是刘备、张飞、关羽认识以后,在张飞家的院子里,结为兄弟。从此以后,他们干什么事都互相帮着,从没有因为什么事就分手,“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说的是关羽,在曹操那里时,给关羽好吃好喝,让关羽和他们一起去打蜀国,但是关羽没有同意,因为他已经和刘备结为兄弟,应该帮他才对。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也应该这样么?在学校里,不是应该与同学好好相处吗?好朋友与好朋友之间,不应该因为朋友与自己的意见不同你就不跟他玩儿了,更不应该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在一起了,张飞、刘备和关羽,从没有因为什么小事而分手,那我们不是一样吗?如果真的因为一点小事就不再在一起玩儿了,这还是朋友吗?朋友,不是应该互相帮助的吗?朋友之间在一起,更不能干坏事,如果干了坏事,那这样的朋友,有意义吗?

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朋友之间要互相理解,让同学之间那美丽的“友谊之花”盛开吧!

【第14篇】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这本书以史实为基础,通过作者更加生动感性的文笔,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西晋统一为止,其间近百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的矛盾与斗争。作者持有非常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对刘备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讽刺。 

其中一些人物的性格形象让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富有雄才大略但却奸诈多疑的曹操;知人善任、仁慈善良的刘备;恩怨分明、忠义勇猛的关羽;心直口快、重情重义的张飞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三顾茅庐”,它通过一件具体事件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刘备爱才惜才的品质。当然,这本书还描写了许多十分精彩流传至今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等等。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胸怀大志、仁慈善良、诚实守信、重情重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取得成功。   

【第15篇】

这个暑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党起义末期开始写起,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晋统一,国家重归一统。

这本书把人物描写的特别好,有气量小的周瑜,有忠心耿耿的黄盖,还有笼络人心豪杰的刘备... ...其中让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十分的沉着冷静,在空城计之中,诸葛亮安排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军民撤回汉中。部署完毕,诸葛亮只带了一群文官和三千五百个士兵,诸葛亮登城官网,远方尘土飞杨,十五万魏军已经杀过来。他十分冷静,命部下几十个蜀假扮老百姓到城门打扫卫生,又让两个小童把古琴摆在城楼上,自己则坐在那儿弹琴。带队的司马懿见到此状,认为诸葛亮后面有伏兵便马上退兵,那是因为诸葛亮十分的了解司马懿的为人,知道他会多想的会退步,诸葛亮办事真是沉着冷静。

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当我们面对困难之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惊慌。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