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心得300字

【第1篇】

我最敬佩的人——海伦·凯勒

去年暑假,我在外婆家读了海伦·凯勒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书中我最敬佩主人公海伦·凯勒,因为她是19世纪的一位奇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她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并且快乐地生活着。不像一些人如果做不好事情,就抱怨上天不公,而她却不一样,虽然失去了视力、听力,但学会了5种不同国家的语言,所以我敬佩她。

每一次,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海伦·凯勒。比如说,我参加了全国书法比赛,作品寄出后,我心想应该会得个不错的成绩。谁知,名落孙山,连个名次也没有。为此,我难过了很长时间,也没碰过毛笔。可是我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惊呆了,海伦的自身条件那么差,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想而知她肯定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我鼓励自己不要气馁,拿起毛笔努力练字,坚持不懈,相信我的毛笔字会越练越好。

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每当挫折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想起海伦·凯勒,就有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催人向上,让我不再退缩,坚强地面对困难。海伦·凯勒仿佛在告诉我: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第2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她从小失明失聪,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本书写出了主人公海伦对光明的无限渴望。海伦出生仅十九个月就被病魔夺走了声音和光明,但幼小的她并没有放弃一切,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 

1887年3月3日,安妮.莎莉文来到海伦身边。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和自己永不言败的毅力下,顽强的学习,克服了沟通的障碍。1900年的秋天,海伦顺利的考上了哈佛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高等教育的聋哑人。 

她希望上帝能给她三天的光明,哪怕只有短短三天,她也会好好珍惜。她会在这三天里珍惜每一分钟每一秒,她想睁大眼睛看看这大千世界,在短短的三天里做很多事。 

那么,我们这些耳聪目明的人,是怎样安排三天、三十天,乃至三百天的生活?我们大多数的生活是在一天天的浪费中度过。肯定有很多人在想:不着急,还有明天呢!如果只有三天的时间,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可能会说,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我要出去踏青;我要去海边看日出;我要好好陪陪父母;我要努力学习...... 

主人公海伦提醒我们:善用你的眼睛吧!珍惜你所拥有的吧!你将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在你面前展开。对啊,朋友们,为什么要等到失去时才醒悟,才会知道珍惜呢? 

【第3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期中,我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其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给我印象最深。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海伦·凯勒的传奇故事:小时因一场大病而失去了听力和视力,曾经的她也任性无知、脾气暴躁、缺乏同情心和爱心。但当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后,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开始变得善良勇敢、谦虚礼貌。在她的努力奋斗下,竟然考入了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学业的聋哑人! 

在海伦·凯勒成功的背后,有很多东西令我深思。她是一个聋哑人,却依旧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她那坚强的意志力是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试想一下,我们本来健健康康的,突然一场大病夺去了我们的听力和实视力,我们能想她一样不屈不挠,一直努力积极吗?不说学习了,我们可能连接受都十分困难!回到现实,我倍感惭愧,平时我学习总是找借口,抱怨天太热,埋怨眼睛疼,一碰到“拓展空间”、“能力提升”这种题目,我连题都不看就立刻否认自己:完了,这道题我又不会做。在生活中,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很多大学生因为压力太大或想不开而轻生的新闻,这种事屡见不鲜:他们就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我们四肢健全,却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得不够好;相反,一位失明失聪的残疾人反而不怨天:为什么我如此悲惨、不幸?不尤人:为什么你们能看见我却不能?她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活出了精彩的自己,还告诫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生命。我们难道不应该向她致敬,向她学习吗? 

生活中类似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坐在轮椅上的宇宙狂人霍金;饱受摧残人不屈服,呕心沥血完成巨著《史记》的司马迁……他们无一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去为自己的未来做好铺垫!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