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后感600字

我与《老子》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天地方自成博大,八荒方浑圆天成。

在数千年前的荒野之上,望着璀璨的星空,一位哲人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带着对“道”懵懂的理解,我翻开了这本哲人所著的《老子》。

以求知之欲,尚真之心,崇先之情,一月有余,领略了这本道家经典。

这厚重古朴的文字,仿佛将这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风云变幻,王朝更迭投影在眼前。于乱世烟火中,他瘦弱的身躯,却为文明的传承撑起了一片萌荫。好似携一壶老酒,与白发耄耋于这片浓荫下博弈,一番神交,感触颇深。

书中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宇宙、社会和人生体系,用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及生成、运动、变化的法则。在我看来,书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道”。所谓“道”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宇宙观与世观。《老子》便以此为全书核心,用自然规律来解说演绎社会生活的准则,寻求修身治世之术。

如第八章中,老子如是说:“上善若水”,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老子对于水的定义是,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甘愿停留在万物所厌恶的低洼之地。便阐明了君子当能奉献,不相争,纳百川。

“多言数穷,不如手中”,讲的是人的话多,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不如保持虚静沉默。说明人的心态应该放平和,不急不躁,以闲庭信步之姿,静观午夜昙开。

《老子》具有抽象性与思辨性。其可分为以下四点。

其一:道是对物质性的客观存在的反映,说明了世界的本源,否定了神的存在。

其二:道是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的,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其三:道是可以认识的,但对它的认识永远不会有尽头。

其四:道是指人类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这在今天,依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意思是用虚柔和谐的方式来作用于事物,其做法从不激烈,不极端,不盈满过甚。说的便是做事要讲究方法,不可操之过急。

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习惯可以决定命运。“为大于其细”,说的便是实现大业要从很小的事开始做起。星星之火之所以可以原,便是从小处做起,最终成燎原之势。

老子有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想,这边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求道的最精之处吧!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