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觉醒年代读书心得600字

【第1篇】

由“醒”到“强”,我来继承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

倘若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流血流汗,哪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倘若没有那些知识分子,哪有我们今日的科学成就?倘若没有那些思想家,哪来我们的新中国?

《细说觉醒年代》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配套读物,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献礼之作。本书围绕《觉醒年代》重点解读和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点记录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画卷的时代背景、详细进程和伟大意义。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令我难忘的情节,黄侃和胡适关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话。黄侃是“老派”辩护文言文,胡适是“新派”推广白话文。其实两种语言都各有好处,文言文删繁就简、朴实无华,但事实难懂。白话文生动优美,形象,易懂,文言文难以企及。其实说白话文或文言文也只是一种形式问题,它更深的一层意思是想用白话文去唤醒当时的中国人的沉睡的意识,让中国人彻底摆脱那个封建社会,为当时的中国人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清末的中华大地,场面十分混乱,一会袁世凯当皇帝,一会张勋复辟。当时的老百姓也十分懵懂,清朝政府来了戴上辫子,清朝政府走了摘下辫子。虽说当时在改朝换代,虽然有那些思想先进的人在帮中国找更好的出路,但是也有那些思想陈旧,想让中国继续走回那条老路的人在。就拿“老派”代表人物辜鸿铭来说,他学识渊博,精通九国语言,可惜思想陈旧。再比如北大的“三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他们虽然思想先进,但是学识远不如辜鸿铭。双方就当时的中国到底该走哪条路争论不休。

这本书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了一个觉醒的年代,中国众多先辈、知识分子以国为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的爱国之情绝不仅仅空喊几句口号,而是创刊杂志,以笔为戎;他们的爱国之情犹如滔滔江河奔腾不息,每时每刻都在找寻国家的出路。如今的我们正继承这爱国热情,认真读书,认真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追求快乐,追求卓越。我们是“强起来”的一辈,我们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后续!

【第2篇】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忆重庆谈判》中的诗句充分体现了《细说觉醒年代》的主题。

《细说觉醒年代》这个题目不禁会让人深思——什么是觉醒?是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些先觉者、启蒙者率先觉醒,他们用坚定的意志试图唤醒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来拯救这片早已处在水深火热、半壁江山的处境中的领土;是沉睡中的东方雄狮已经觉醒,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必将会共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什么是年代?是1915年至1921年这翻江倒海的六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三件大事使原本被黑暗笼罩的中国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是中国的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地位,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努力奋斗,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这是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青年毛泽东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禁让我联系到了我的现实生活中,如:当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自律并且早睡。结果刚要睡时,又忍不住看起了手机,不知不觉间时间就过去了。从而给予了我很多启发以及感受: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没有诱惑,但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意志力,那必定会走上弯路,甚至会迷失自己。而要抵挡住诱惑需要的就是这种高度的自律精神。

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迅,他虽然出场次数并不多,但每次出场都非常震撼人心。尤其是人血馒头那一个片段令我难以忘怀,“在闹市的一角,一个青年即将被斩首示众”“一刀下去,鲜血四溅”“冲过去用馒头沾上新鲜的人血,小心翼翼地捧着离开。嘴里念念有词:‘蘸血要趁热哪,包治百病。’”等让我感受到这一片段是用人血馒头来讽刺当时的封建迷信,通过我上网查询得知这段关于“人血馒头”的剧情出自鲁迅的小说《药》。鲁迅先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在看手里的碑拓,这又一次的揭示了《细说觉醒年代》的主题。

读完了这本书,恍惚间,我心里暗暗发誓: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份?量,而且这次我一定要自律,绝不能食言。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