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为此曲,一吟倾红楼

谁能为此曲,一吟倾红楼—— 也谈《葬花词》的情感意蕴

“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这是《九章·抽思》里的句子。讲的是自南方而来的鸟,栖息于汉北的树上,虽然美丽端庄,却与家人分离在异乡。此则所说的与《红楼梦》里林妹妹的境遇虽不尽相同,可总有一丝心灵的触动与情感的契合,或许,这便是情之所至。

“情”之一字,是《红楼梦》触动人心的地方。据脂砚斋的批注可知,曹雪芹在这部心血之作的结尾排出了情榜,并且给出了考语。与宝玉的是“情不情”,林妹妹的则是“情情”。这是说宝玉以情博爱天下万物,不分有情与无情之物;而林妹妹则是专情于有情之物。有人说,《红楼梦》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林妹妹对于无情落花岂不是用情?反倒是宝玉,顾不到外头的水脏了花儿。如此,就是大大的纰漏。在我看,落花是否有情,或许并不在于诗词中所说的“落花流水两无情”之类,而应取决于林妹妹自己。毕竟,有了人心所系,万物方才有情;否则,便单是有了灵气。好似通灵宝玉,虽有灵性,是真理性的代表,可仍需造劫历世。可见,林妹妹还是“情情”的,不然,《葬花词》断断不会如此触动人心。

很多人说《葬花词》一诗是模仿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并且举出“今年花落改颜色,明年花开复在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句来验证这一推论。并且,红学家们对于《红楼梦》各诗出处见解颇多,甚至每一首诗都得寻个影子。譬如说《秋窗风雨夕》是脱胎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我又想,这便是前人考据一派的事,定是要找出所有诗词歌赋的出处。更有甚者,偏说某个人物形象是以谁为原型。我想,所谓诗词意象,不过是取自生活事象或自然之景。或是过于烂熟,好似小山词;或是过于生僻,比如李贺诗。生僻者并不常有,而烂熟者居多。若似考据一派而言,见过的诗里,哪个诗人有幸生得早些,其它一类的诗词便都是出于此处了,则完全抹杀了个人灵感与创造力的功绩。切不可忘了“情”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本质核心。某种感情在诗词中的表达,或是取于眼前实景,或是心中的想象,感情的触动,难免用的意象相同,哪里就说得上谁是谁的渊薮呢?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想来便是这个意思了。所见考据学家的研究,有些的确便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诗词的渊源,但过于在意这个,反倒忽视了诗词原想表达的美好感情。这便是我想要为《红楼梦》和《葬花词》辩白的地方了。

《葬花词》是曹雪芹的心血,或多或少告诉了我们一些后来的境况。比如说到林妹妹的死,断不是高鹗所写的那样。也不是诸多红学家所说的投湖而死。林妹妹是“情情”,而且明明说到流水无情,怎会自陷沟渠,沾了污泥,失了干净。又说道,林妹妹还泪,最后流出血泪,泪尽而亡。这是比较认可的林妹妹的死因。《葬花词》中说“洒上空枝见血痕”,又说道“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抔净土掩风流”。可见,林妹妹具体应该是在林中上吊死去,才有泪洒空枝,才会说玉带林中挂。我想着,死后林妹妹的肉体,应当似落花一般,埋于净土,掩了风流。而精魂应当生了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香丘。如此,岂不甚好?也免得陷入沟渠遭蹂躏。

其实,在所有人看来,林妹妹是《红楼梦》的精魂,是最干净的生灵。即便有些红学家以投水为林妹妹的死因,例如刘心武,也是说到林妹妹留下了人世间的衣服和最后的血泪。而肉体都没有随水逝去,何况是最干净的灵魂。 

读《红楼梦》时,自觉走了进去,可总是纠结于这般那般,到头来,也觉得远了。想来,走进去的前提或许是可以走出来,懂得放下释然,才可以更加了解书中的种种缘故,才可以看的更清楚。与林妹妹情感的契合,长久以来,在我心里总是勾起一丝哀愁,总是伤心,便不敢读高鹗所续《红楼梦》的结尾,只是将前八十回细细品味。而今觉得,我那时定是没有走进去,因为我放不下,走不出来。

哲学家言,人生有三重境界: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看《红楼梦》也稍稍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看什么就是什么。略大些,开始细细的想,一点点的剖析。而今,反而觉得种种议论没那么重要了,任你波谲云诡,我自有红楼的清风明月,种种变化端倪不过像戏中所说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倒不是说从《红楼梦》的结尾悟出看淡人生,消极避世,而是说,有些事情不必过于在意。好似,林妹妹看重的是情,轻的是富贵繁华。我们都有人生的取舍,掂量着哪一个是永恒,哪一个又是云烟。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不必刻意去处世。或许面对的太多,我们会力不从心,但是,学会看清,学会取舍便会好过很多。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太多事,终究会云淡风轻,我们应当处之泰然。谁是永恒,谁是云烟,有时连取舍本身或许也会淡的。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浮生一梦。红楼这一梦好生舒畅,走出来时,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