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情深入骨,谁解其中味?

噬情深入骨,谁解其中味? ——读《红楼梦》有感

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贾府白玉为堂金做马的光鲜浮华后是这段历史的缩影,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腐朽落后黑暗的真实写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我看来,这句话用在《红楼梦》正合适,诚如鲁迅先生那句话的含义,无价值的绝并非悲剧,悲是人间视点的体现,因为觉得它有价值才会有悲凉的感觉。

细品红楼,宝黛的痴恋可悲可叹。宝黛初见,宝玉一眼相知,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勾起前尘因果。他两人在关系错综复杂的贾府里相知相识,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思想相似,骨子里都刻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这一切都仿佛是在告诉看客,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谁不被他们之间的情感所感动?奈何生不逢时,二人的情投意合却是两人最痛苦的地方。诚如曹雪芹先生所写有木石前盟的前世天缘,就定有金玉良缘的今生人缘;有宝钗的冷香灵药,就有黛玉的暖香故事。好像书中的一切都是曲折蜿蜒的,都在告诉我们他们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无法权衡割舍任何一方。

黛玉那满腔似青鸟的自由被锁进了荣国府,锁进了大观园。她没有宝钗的权衡利弊,没有王夫人的老练圆滑,她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踏足尘世。多愁善感、细腻多思,同时也十分单纯。或许她的含恨而终是造化亦是命,或许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

反观薛宝钗端庄守礼,为人处世叫人挑不出错来,精练能干是当时封建社会下典型大家闺秀的模样。可这样一个美好如画的女子在当时那个年代同样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她虽得到了婚姻,却没有得到爱。后来撑着贾府,身怀六甲,丈夫出家。从宝钗的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场悲剧?

全书以宝黛两人为主线,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为背景,为我们刻画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世人被封建礼教束缚的社会现象。明面写的是儿女情长、风月爱情,闺阁富贵一事,实写那段历史。这一正一反,正面是温柔乡,反面是白骨衰,照妖镜,照的是人心人性。

红楼梦从每个的人角度来看都是悲剧的,因为红楼梦没有如果,一切仿佛都是天定的。正如开篇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