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才女偏生末世,辞家千里命殒他乡

精明才女偏生末世,辞家千里命殒他乡

——《红楼梦》之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便是贾探春的一生。她生于贾府这一富贵人家,是贾府的三姑娘,为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也是《红楼梦》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奇女子。

她无所畏惧,胆识过人。宝玉给黛玉取表字“颦颦”时说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只有探春一人回他:“只怕又是你的杜撰”,宝玉是嫡子,探春是庶女,却敢这样的反驳他,可见探春无所畏惧的豪爽性格,也体现了她与宝玉关系的亲密。当即就显出了她性格的与众不同。

她一身才情,文雅秀美。她主张发起了海棠诗社,这也是她“初露锋芒”。她自号“蕉下客”,旨在"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她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她认为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样读书,经商,女子并不比男子差。她给宝玉和众姐妹送上了帖子邀集大家共议,她在帖子中云:“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意思是谁说结诗社以展示才华,只能是男子的事,我这里却主张我们女子也应有此雅会。,更在诗社中赋诗一首: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体现了她的才华,也透露出了她的豪情壮志,“文采不让桃李须眉”她文采不输男儿,壮志不输男儿,心胸更不输男儿,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去,立一番事业来,那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儿家,一句话也没有我说的。”她拥有男儿一般的气魄与理想,却身为女子的无奈与深深的叹息,无法证明自己,怀才不遇,但凡给她一个机会,她便会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实力。

她才识卓越,气度恢弘,在治家方面更是可以与凤姐比肩。王熙凤诨名“凤辣子”,探春也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艳丽多姿又不容小觑,就连凤姐与王夫人也是要让她三分。王熙凤曾对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当凤姐因小产而无力管理贾府时,她临危受命挑起重担,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是免去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费;二是取消了姑娘们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用;三是用“使之以权,动之以利”的手段让婆子们承担了大观园里的物产生息,给贾府增加了每年400两银子的收入。这虽不足以挽救当时摇摇欲坠的贾府,但却只有探春,这位庶出的三小姐,察觉到了贾府的弊病,从一众只知挥霍的老爷、太太、小姐之中脱颖而出。就连秦可卿临终前指点过的王熙凤也没有做到。

她深知自己年龄尚小,又是庶女,难以让下人们心服口服。在她的生母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去世后,她按照府里的规矩,拨了二十两给他料理后事,不想生母却受了挑拨来闹事,说她“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她又生气,又伤心,说出了”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升九省检点了。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的话,与生母撇清关系,自此贾府无人不服她。也体现了她工于心计,深知“施惠须从疏而贱者始,用刑须从亲而近者始”的道理。

她从来知晓什么才是对自己的最优选项,善于抓住机遇。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不仅是因为她看清了生母的小家子气,看到了在生母身旁长大的哥哥的自卑与懦弱,也是因为生母这一“妾”的身份。所以选择疏远生母,亲近王夫人(探春嫡母)与王熙凤,以自己的才干,能力,气度赢得王夫人的赏识,后面才有了理家的机会,她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她深知,这是一次珍贵的才能的机会,也大概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曹雪芹安排了探春理家这一节,是对探春才能的欣赏,惋惜,特以此来向众人展示她的能力。他希望探春能拯救摇摇欲坠的贾府,又深知这种趋势任何人都无能为力,点名了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正是因为他惋惜,所以他为探春这一有政治风度的女子安排了远嫁的结局。其实前文也有暗示,第三十六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里大观园的姐妹在怡红院为宝玉过生日开夜宴。行酒令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抽签,抽的签上都有考语,暗寓着每个人的身世命运,这是很明显的。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里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这些看似是玩笑话,却暗示了人物命运。

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这和注中解释“得贵婿”是一致的,贾府已是公侯之家,只有嫁入比公侯更高的门中,才可以称的上是“得贵婿”,而续书中探春只是嫁给了“镇海总制”的儿子,怎么都不能说的上是“得贵婿”。在暗示探春结局的几处,都用风筝来象征探春。在第七十回中关于众人放风筝的一段向我们摆明了一切,七十回中各人放风筝的先后次序、风筝的样式、放风筝的方式都暗寓着各人的身世归宿。像宝玉放不起来的美人风筝,黛玉将风筝一放了之,而探春放的却是一只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凤凰历来都被比做是王者之妃的,这里也绝不会是闲笔。探春放风筝过程的寓意更加的明显,两只风凰风筝在空中绞在了一起,又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的逼近也和两个风凰纹在拉一起,且一齐飘飘遥遥的去了。探春如果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特写风凰风筝,正暗示探春作王妃。无法回家,与亲人相隔两岸,正如她所作的《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正如判词所说“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